——中班数学活动:相邻的朋友在哪里设计意图: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幼儿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5以内的相邻数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相邻的朋友在哪里,。,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整个活动以“找相邻的朋友”为线索贯穿始终,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寓教育于游戏中。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知道相邻数的概念,在主动探索中掌握并获取5以内的相邻数及其多1和少1的关系的经验。活动准备:幼儿是通过外部的动作来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体自身动作和数学知识的协调。让幼儿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知识、学习数的概念,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发现问题的时间就有快有慢,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不同。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围绕活动准备了一些直观的可操作的材料:《住宾馆》及相关的六间蘑菇房图片。要求根据故事内容找出每个动物所住的房间号。-6。通过数字的摆放,-6,通过游戏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请你看一看你旁边是谁?(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旁边小朋友的名字)我们可以说××和××是××的邻居。下面我们来做个拍手游戏拍手游戏:"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析: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让幼儿很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并在“玩”中初步理解“邻居”关系)二、基本部分:师:我们小朋友啊都有自己的邻居,数字宝宝也有它们的邻居,可是有些小动物还不知道呢,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发生在这些小动物身边的故事,教师讲述故事《住宾馆》。提问:1)故事中熊猫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1号和3号)(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在蘑菇房子上贴上数字。)我们还可以说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引导小朋友一起说1和3是2的相邻数)2)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1号)3)小熊说它的家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4号和6号)(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在房子上贴上数字。)我们还可以说4和6是5的相邻数。(引导小朋友一起说)4)小熊的家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4号)(析: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在这个环节中,小朋友们都能积极回忆、观察,大胆响亮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气氛非常活跃,蕴藏在画面中的相邻数都被幼儿一一发现) 得出结论:师:老师发现啊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也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呢?它们是谁?我们再来看一看4的相邻数是谁?(析:利用有趣生动的故事讲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再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当幼儿为小动物找对房间时,其自信心、成就感大增,活动的兴
我的三我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