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课外书屋”,共享儿童文学经典──班级“板块式”读书会活动方式的有效探索东莞市长安锦厦小学王晓娜【题记】让孩子享受阅读,从儿童文学经典开始…….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引领孩子们共读儿童文学作品,重温童年阅读的温馨,努力守护他们童年阅读的幸福,让儿童文学经典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美餐”,这是多么诗意的旅程。①【问题的提出】孩子需要阅读名著已达成共识,因为“名著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书,是世界上亿万读者多少年来为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然而经典作品、名著在现今不太受孩子的欢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名著和孩子之间存在着“历史的间距”,不少名著情节沉闷,语言深奥,不太符合现在孩子们的阅读口味。再加上当前社会中音像作品,快餐文化,视听资料的泛滥,不仅达不到所期望的阅读效果,更加剧了负面影响。②今天的孩子们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原版)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在开展有效的阶梯阅读活动后,实现自然的过渡呢?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高年段配合单元专题设立“课外书屋”这一栏目,其着力推荐的书,大都来自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所推荐的书目,是适合学生儿童阅读年龄、阅读层次、阅读兴趣的书。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我们该怎样巧妙地利用“课外书屋”中推荐的儿童文学名著,倡导一种行之有效的班级“板块式”读书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有效地牵引?这样做是否可以弥补前面的遗憾? 【观点陈述】笔者所阐述的班级“板块式”读书会是介于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间的一种形式,并不仅仅局限在一节45分种的课堂上开展读书会,而是在老师计划性地规划和指导下,鼓励学生读整本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且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进一步地自主延伸和拓展,可以是一个星期,一个月;可以是课堂上,也可以是回家;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主要目的是通过构建一个个“板块式”的阅读活动的交流—反馈平台,引领师生同读一本书,共享阅读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巧借“课外书屋”,在班级中构建“板块式”读书会,引领师生共同遨游在儿童文学经典的道路上呢?笔者试以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材中“课外书屋”重点推出的课外儿童文学名著〈绿山墙的安妮〉班级读书会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板块一:率先阅读,抒写《阅读手记》,以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要激发和培养的。孩子阅读的兴趣,需要我们来点燃。正如有句名言所说:“教育的智慧不是汲取而是点燃。”记得在开展《绿山墙的安妮》读书会之前,我依照以往惯例,抢在学生之前先把书本细细地欣赏了一番。我便萌生了这样一股愿望: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来阅读这本书,一起走进安妮的人生故事,一起探讨共同属于他们(她们)这个年龄世界的关于成长的秘密……我要让孩子们从红头发孤儿安妮艰难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成长没有捷径可言,只有正直、坚强、乐观、无私、奋斗、宽容、健康地活着,才能从无知走向成熟,从简单走向丰厚。我要用我自己的阅读激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于是,我这样告诉孩子们: 【教师阅读手记一:写给六(1)班的孩子们……】它,是一本引领着宋氏三姐妹成长的励志文学经典。它,是赋予了青年时代的希拉里·克林顿勇气的故事。它,是点亮J·K·罗琳创作灵感的动人小说。它,是一部特别适合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
巧借“课外书屋”,共享儿童文学经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