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读书心得守护梦想,勇敢飞翔寒假读了两本关于备课思维和课堂学习的书,引发了我的思考:学校课程和教学应该具有怎样品性?或者说我们理想中课堂核心价值是什么?我概括为三个词语:品质,品位,品格。教育就其本性来说,是“面朝大海”的梦想,是“春暖花开”的幸福。因此,好学校有梦想,好教师有情怀,好学生有思想。缺少了梦想、情怀和思想的教育,都是苍白干瘪的,也注定是行而不远的。对教学和课堂改革来说,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环节。因此,无论是学校和年级组,还是教师和学科组,需要树立教育的大视野,从而架构整体课程,都需要策划教学的大格局,进而践行优质课堂。厘清教育、课程、教学、课堂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我们一线学科教师来说,似乎很空远,其实最务实。新时代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方向比方法更重要。工作效果与工作思路和工作策略,是三位一体、相融共生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事与愿违,甚至的南辕北辙。本学年学校相继出台《教师教学基本规范》《学生学习基本规范》《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集体备课指导意见》《学术委员会章程》等课程与教学制度,都是在学校文化系统和学校办学目标的指导和指引下,依据学校发展阶段和现实需要制定的。印发的这些制度,都还属于基础的、基本的范畴。就是说,目前我们的教学与教研工作,尚是在朝着“品质、品位、品格”的方向,做着“常规、有效、规范”的努力。当然,制度是底线,不是终极,它是需要不断修订和逐步完善的。另外,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和学校课堂文化形态,还在调整之中,暂定核心词为“博约”。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教师发展的经纬网,是学生发展的晴雨表。学校始终高举质量大旗,围绕质量这个核心,统筹布局工作要点。上学期,我们选择“决胜课堂”作为教学和教研工作的主战场和主阵地,编制了“教学基本规范”与“学习基本规范”。大家全员参与的三次质量分析,使用多类别的分析框架模板,采取灵活性的组织形式等,都是着眼于常规落实、着力于有效落实、着意规范落实的创新实践。客观地说,我们的课堂有了较大的改进,但距离“品质课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距离“有效课堂”还有很多的功夫要下。很多普遍性和常识性问题亟待解决和改进。那么,问题出在哪?问题出在我们的课程观、备课观和教材观上。根基不牢就显得虚无飘渺。因此,本学期我们把教学与教研的工作重点,调整为以课程建构为方向、以有效备课为重点,以教材解读为抓手。现实告诉我们,着力教材解读、着意于课程建构的备课意识和备课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也是课堂改革的阳关道。我们谁都绕不开。目无课程就是盲人摸象,忽略教材就是缘木求鱼,轻视备课,就是本末倒置。因此,本学期我们又从制度层面,对集体备课重新定调,重新设计,重新要求。关于怎么备课,我们需要澄清几个概念。第一,什么叫备课?写教案不等于备课,备课也不等于写教案。备课是研究的过程,是解读的过程,是整合的过程,是设计的过程。因为,备课是为了上好课,而不是为了写教案。当然,教案也有无形与无形之分。第二,什么叫备教材?“教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复制搬运课本内容不叫备教材。备教材需要先读“通”、后读“厚”,再读“薄”的过程。即要读出教材整体架构的逻辑关联,读出教材章节要点的起承转合,读出教材课时重点的心得发现。读通、读懂、读透教材,要结合教材“多文本”组合的特点,学会、教会
老师读书心得 守护梦想,勇敢飞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