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期间,学校向我们推荐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读完此书我收获很大。该书从教师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书中从教师的习惯着手,分析优秀教师的成长。读后我们更加深知:习惯影响着教师的一生,好的习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影响教师一生的教育生涯。 当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什么是习惯?习惯是在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惯性反射下的意识行为。教师的习惯就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书中提到了朱永新教授对于智慧的一个论述:“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一朵花儿就是一朵花儿,智慧却能在一粒沙子里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发现一个天堂。”归纳为一句话:可见智慧对人是何等的重要!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更需要智慧,更需要教育的智慧。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景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之后,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教育就是习惯养成,一个智慧,一种做法,教育了一个孩子,让更多的教育着纷纷仿效,效果有好的出奇。这不正是智慧的力量吗?以下是我在阅读了此书以后的一点心得感受:给“特殊学生”特别的关爱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总有长短。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相互间也存在着差距,这是无法回避的。我们把这些在生理、学习、品德以及行为等方面落后可偏差的学生称为“特殊学生”。对于特殊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所以,教师就更亲近他们,鼓励他们,用爱点燃他们的心灵之灯,使其幸福地成长。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而特殊的学生更需要关爱。唯有爱,才能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唯有爱,才能修补他们心灵的困惑;唯有家,才能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爱优秀的学生容易,爱特殊学生难。惟其难,才显得更加珍贵。它是人闪教师具备的优秀品质。 关爱特殊学生,需要教师的宽容、理解、欣赏。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地块石头,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作为一名教师,将心比心,宽容、谅解,才能为特殊学生赶走心灵的乌云,带来阳光。学会欣赏,才能为特殊学生消除自卑,给他们带来希望。谈心也是一门艺术很多教师常常会把谈心当成简单的谈话,不注意利用对方的语言及心理活动进行反馈活动。这种谈话效果差,甚至有时还起副作用。谈心,是一门艺术,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推心置腹的方式锾学生情感,通过语言媒介,真正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领悟其中道理,在情感交流的理解中获得心理平衡。这样,才能在师生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 谈心的艺术性在于教师要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切不可操之过急,简单粗暴。人们常说:“苦口良药、忠言逆耳”。但再好的药只有吃下去才能有效果,再有用的话只有听进去
暑假读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