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论文摘要: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教学质量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为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体制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培养高素质的大学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
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制
现在的大学教育存在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些课程学生大量逃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值得好好思考。现在大学受排名影响,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及对文章和科研的重视。为了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职称,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搞科研和写文章上,这势必对大学教育起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是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以及学生评价标准的转变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当前,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高校老师除了传输知识外,更要注重人才培养。为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大学教育需要转变教育理念。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采用的教学法是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快速、大量而集中地为学生提供新知识。但这种教学方法只是一种“复述式”教育,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复述。学生缺乏求知欲和钻研精神在很多高校较为普遍,学生对书本知识不感冒,缺乏主动性。当前高校占主流的考核方式是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考试时靠死记硬背知识去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大多缺乏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创造能力,以致上课没有学生提问、下课没有学生请教和咨询,讨论冷冷清清,靠点名或抽签发言,没有师生互动及热烈讨论的热闹场面。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不会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也就无法进行自我教育,无法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如何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如何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个大学教师都不应回避的现实问题。
高等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维活跃的学生群体,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对新问题的探索都比较积极,并有强烈的表达自己见解的愿望。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应当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只有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才能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教育教学的目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模式很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甚至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时间上、形式上引导学生更多地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更多地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和训练其对问题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像是看电影,只不过表演者只有老师一人,学生都只能作为观众观看。对于一些不感兴趣的观众,很难要求他们全程集中注意力。上课也是一样,如果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也很难抓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弥补常规教育方法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常规,改变过去教师
“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将“填鸭式”教学转换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注意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将教师“主演”的位置转换到“导演”的位置上来,将过去学生“观众”的角色转换到“演员”的角色上来,而且最好是能让学生都成为“主演”。
简论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