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体》教学设计课题点、线、面、体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1、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经历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建立几何学习的兴趣。3、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主动意识,并从中感受几何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教学准备: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球、棱柱、棱锥模型。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引导启发、提问等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利用多谋体课件。情感态度:1、通过联系实际认识点、线、面、体,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组织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播放各种不一样的生日礼物图片,同时伴有音乐《生日快乐》,使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能感到生活中的点、线、面、体的存在。教师:好朋友过生日的时候我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祝福他,如唱歌、送礼物等。礼物各种各样,这些从数学角度来看,都是一些几何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有几何图形,例如当夜晚我们在外面散步时,能看到满天的繁星闪烁,偶尔有流星划过长空留下一道明亮的光线,满天的星星给我们以点的印象,流星的划过给我们以线的形象,整个天空可以看成一个面,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点、线、面、体,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点、线、面、体。﹙板书课题:点、线、面、体﹚【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认知基础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认识体教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日礼物可以看做什么几何图形?学生:正方体、长方体……..教师:展示正方体、长方体,数一数,正方体、长方体它们有多少个面?面与面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与线相交形成多少个点?﹙从而引入点、线、面、体的概念﹚【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何体生动形象,从形象体现抽象,使学生直观感受“体”,丰富感性经验,顺利形成抽象认识。3、认识点、线、面,理解概念教师:我们从“长方体”看特殊位置的“点”“线”“面”并展示铅笔盒、书等长方体模型。学生:根据模型指出来点、线、面。板书点的概念:线相交形成点教师:还能举出生活中有点的例子吗?学生:思考后回答:粉笔尖可看成一个点;天上的星星;地图上的城市;足球等等。板书线的概念:面与面相交形成线教师:还能举出生活中有线的例子吗?学生:思考后回答:粉笔尖在黑板上画的痕迹;夜晚天空上的流星;足球踢出去后的路线;手电筒的光线;甩动火把是的路线;等等。(设计一个问题)教师:“点”有大、小吗?“线”有粗、细吗?“面”有厚、薄吗?请同学们结合实例来谈一谈学生:(交流讨论,思考后回答)星星可以看成是一个点,每粒小米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点,由此看来,点没有大小。同样的道理,线没有粗细;面也没有厚薄。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设计意图】用铅笔盒、书做模型指出点、线、面、体,形象且容易表达,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用数学观点看生活,描述生活,总结规律。4、猜想与验证“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认识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教师:我们对点、线、面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它们动起来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