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互动”生成方式思考-作文教学论文“合作”—“互动”生成方式思考 ——小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几点尝试江苏省宿迁高新区中心小学张妮妮【摘要】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将有效合作学习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我们课题组做了一些尝试,从环境到情境;从策略到情感,来唤醒合作意识,激发合作欲望,提升合作能力,激发合作内驱力。关键词 课题研究合作意识方法策略培养提升我们数学组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自立项以来,大家对数学课堂中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有了更深的思考。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从小学树立起正确的合作意识,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是一个多任务、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数学手段构成的互动过程。将有效合作学习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呢?我们课题组的教师有了自己的一点尝试:一、宽松环境,唤醒合作意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淡薄,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原因,现在的孩子天生不具有合作的倾向,我们经常看到孩子自己拿的玩具,只想着自己安静地玩,而不愿意让同学玩。而在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不会提出问题或很少提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具备合作的能力。我们认为: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发展,要有宽松的环境和适当的情感引导。教师要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情感,用真情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温馨、祥和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罔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使学生在民主、理解、信任的氛罔下,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当他们在遇到个人学习,操作无法完成时,教师适时地诱导、激发学生自主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二、合适情境,激发合作欲望我们课题小组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既然学生合作意识较弱,我们能否抓住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情境,“强迫”学生合作呢?实验组的张妮妮老师在教学《统计》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放录像让学生们统计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得到的数据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们想一想为什么各人收集数据不一样呢?能不能想想办法,使收集的数据更准确呢,这时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几个同学合作来完成任务。同学们开始自发地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数公共汽车,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当放完录像后同学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体验了合作成功喜悦。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三、巧妙策略,提升合作能力(一)组织策略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在合作时,经常发现一组的几位学生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见解,谁也不听谁的,谁也听不到别人在说什么。这样的合作只是形式,没有实际效果。所以指导学生遵循合作学习规则,有序合作,是很重要的。要让每个同学都学会倾听、学会有礼。
“合作”—“互动”生成方式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