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端午的鸭蛋》 (3).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端午的鸭蛋》教案端午的鸭蛋授课人:惠来县第一中学(初中部)吴木强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以“民俗”为主题,介绍民间文化。《端午的鸭蛋》是这一单元第17课。本课涉及生动丰富、趣味盎然的民风民俗,意在让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意在让学生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的无穷乐趣以及对家乡的风情、民俗深深的怀恋之情。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事物也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些疏远,也就少了欣赏传统文化的情趣,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欣赏传统文化的情趣,促成他们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和默读中,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快速获取信息,感受作者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起学生对生活的怀想和对家乡的热爱的感情。2、了解家乡的传统民俗,了解家乡的特产,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解读文本,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文章的精彩之处。教学方法:导入——朗读——品读——拓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说风俗——理思路——品文章——谈家乡课前学生预习:,扫清阅读障碍。。3、搜集有关家乡的民俗和特产。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是有关民俗的文章。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的文章: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大家一看标题,端午居然能跟鸭蛋扯到一起,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很特别。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特别的文章!2、走近作者(教师多媒体展示作者资料)明确: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在当代文坛,当人们热衷于"大叙事",习惯欣赏"大事物""大场面""大结局",片面追求高、大、全时,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汪曾祺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当他80年代重出文坛的时候,他的"小叙事"的作品居然引起了"大轰动"。二、大家知道我们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端午节又叫什么节?(了解端午的重要和高邮的鸭蛋)明确: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吃粽子,赛龙舟、、、、、、、;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多媒体出示风俗和高邮鸭蛋的图片)目的:在对传统节日的回忆中走入文本,感受民间文化习俗。三、读文本,解决生字词。1、快速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字词。2、利用课件,投出字词的正确读音和解释,引导学生掌握巩固。3、小测

《端午的鸭蛋》 (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19-07-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