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设阳光驿站打造黄陂模式.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建设阳光驿站打造黄陂模式-法律建设阳光驿站打造黄陂模式 武汉市黄陂区司法局局长刘春武汉市黄陂区现有社区服刑人员485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期限内)1081人,其中“三无人员”148人,人数居武汉市城区之首。这个特殊群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绝大多数人无一技之长,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加之社会上对其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和偏见,一部分人就业困难,生活无着落,心理上、人格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障碍,难以顺利回归社会。这个群体如得不到及时教育管理和妥善安置,极有可能重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重大隐患。面对人数众多、情况复杂的特殊群体和繁重的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任务,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在队伍力量不足、经费保障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对这个群体的教育管理,破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发展的难点,成为摆在司法行政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谋划“阳光驿站”近年来,黄陂区司法局一直在尝试建立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管理帮扶特殊群体,先后挂牌设立了7个过渡性安置帮教试点基地,但因其规模小、吸纳人数少,政府未投资,政策未扶持,司法行政部门未参与管理,企业未从中得到实惠,政府与企业之间未建立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企业对此兴趣不浓、热情不高,司法行政机关无法有效管控,使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建设一度流于形式。2012年,黄陂区被列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区,区“四大家”领导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司法行政工作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该局以此为契机,乘势而上,认真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积极研究安置帮教基地发展的内在规律,探寻符合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工作模式。2013年初,按照区委、区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部署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工作要求,该局就创新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深入到北京、河南等地进行了广泛考察、调研、论证,形成了叶建设安置帮教新模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了以企业为依托,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企业投资、政府补贴、政策扶持、司法行政部门和企业共同管理的创新模式,打造一个用于教育、管理、安置特殊人群,集学习教育、心理矫正、临时安置、劳动就业于一体的安置帮教基地要要“阳光驿站”的构想,因这一构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而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要求把“阳光驿站”打造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品牌。黄陂区司法局抢抓机遇,精心谋划,从硬件设施、组织机构、管理机制及功能作用等方面对“阳光驿站”进行了认真规划和全部实施。完善设施,健全机构,建成“阳光驿站”经过认真挑选,该局选择王家河街一家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亚宏墙材公司为共建“阳光驿站”的合法企业,并代表区政府与之签订了叶建设“阳光驿站”的合作协议书》,由该企业在其厂址,按照社区矫正安置帮教若干功能要求,投资700万元建造“阳光驿站”办公楼、食宿楼及其他附属设施,区政府每年给付企业租金30万元作为补贴,向企业提供无息贷款,并在基本建设和企业发展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让企业能够从中受益,增强了企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和合作热情。2013年4月,“阳光驿站”的基本建设竣工之后,在“阳光驿站”正式设立司法工作站。工作站设站长一名,社区矫正警察三人,社区矫正专职社工一人,社会志愿者一人,在企业的配合下,负责对特殊人员进行教育管

建设阳光驿站打造黄陂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水中望月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7-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