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试题为难了孩子莫让试题为难了孩子 张俊荣开篇先请老师们来做两道题。请不要误以为这是中考题或高考题。这的的确确是我县小学三年级期末统考中的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个空只填一个)(6分)田野十分辽阔,____。直到那葱绿的平原的尽头,也看不到任何其他的树木。只有这两株远远分隔着的树,地伫立在田野中。它们的树枝一,仿佛是些用来丈量这旷野的奇怪的标尺。二、课外阅读。请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做题。(20分)美丽的南沙群岛传说仙女下几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撇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全文,只是把第一自然段分成了两个自然段。略)、三、四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请分别概括出来。(9分),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5分),你读了下面句子的感受。(6分)①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不查资料你能作出正确答案吗?你是不是感到有些匪夷所思?如果再查一查短文的出处,可能你会更加匪夷所思。第一段文字出自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散文《孤独的树》的第三自然段(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0课《幸福是什么》也是他的作品,是一篇童话)。原文是:“田野十分辽阔,直到那葱绿的平原的尽头,也看不到任何其他的树木,只有这两株远远分隔着的树,形影相依地伫立在田野中间。它们的枝丫纵横交错,仿佛是些用来丈量这旷野的奇怪的标尺。”《孤独的树》叙述了两棵树由树籽长成大树的过程,意境深远,文笔优雅而抒情。对成年读者来说是美文。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却晦涩难懂,更不用说断章取义,只选取其中的两句话了。第一个空“一望无际”,学生联系上下文能够填上。后面的“形影相依”“纵横交错”就“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了。因为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既不知道“伫立”“丈量”“标尺”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四字词语和成语有多大的区别,老师又不允许空着不做,就只好乱填了。第二题所选的阅读材料《美丽的南沙群岛》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二篇课文。按理说三年级上学期他们学过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似乎选文很适合学生课外阅读。但《美丽的南沙群岛》是一篇讲读课文,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用两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现在拿给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读,仅文中大量的四字词语学生独立朗读、理解起来都相对困难,何况在短短的几十分钟考试时间里理解全文,完成习题,阅读障碍可想而知。再来看看阅读材料下试题的难度。第2小题“文章开头从一个传说写起,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题目要求很明确,就是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刚上三年级的学生能分析出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年段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高年段的要求才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让低段的学生做高段的试题,他们怎能做得出来呢?第3小题“请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读了下面句子的感受”:“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
莫让试题为难了孩子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