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doc对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倡导的一种新学习模式,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效率,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制定有效的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有效策略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1-0071-02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一个根本性改变,就是由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去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当前,我校将推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教学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同时也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尽管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是在起始阶段我们也曾走入误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事倍功半。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索,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造成事倍功半。 ,流于形式。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并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就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效”。这样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学生参与不足。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而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弊端。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得冷淡、麻木,直至自我放弃。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又变成了“一言堂”,失去了合作的意义与价值。 ,合作深度不够。常看到有些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 ,挫伤合作热情。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
对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