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式定理(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二排列、组合和概率(人教版)第十章第四章节《二项式定理》的第一课时:《二项式定理》。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二项式定理及简单应用2、地位及重要性二项式定理是安排在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内容后的一部分内容,其形成过程是组合知识的应用,同时也是自成体系的知识块,为随后学习的概率知识及高三选修概率与统计,作知识上的铺垫。二项展开式与多项式乘法有密切的联系,本节知识的学习,必然从更广的视角和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初中学习的关于多项式变形的知识。运用二项式定理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典型的数学问题,例如近似计算、整除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3、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1)使学生参与并探讨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二项式系数、字母的幂次、展开式项数的规律(2)能够应用二项式定理对所给出的二项式进行正确的展开B、能力目标:(1)在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形成过程的参与、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的能力及分类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C、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2)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体会到数学内在和谐对称美;(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重点难点:重点:(1)使学生参与并深刻体会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二项式系数、字母的幂次、展开式项数的规律;(2)能够利用二项式定理对给出的二项式进行正确的展开。难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二、教法学法分析为了达到这节课的目标:掌握并能运用二项式定理,让学生主动探索展开式的由来是关键。“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正所谓“学问之道,问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本节课的教法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为主。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的教与学的情境。通过复习引入,引申设疑,实验猜想,归纳推广等环节进行对此定理的探索。不仅重视知识的结果,而且重视知识的发生、发现和解决的过程,贯切新课程理念。另外,根据“近发展区的理论”精心设置问题,调控问题的解决过程培育这节课最佳的知识生长点。三、教学用具:电脑、投影等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情景设置问题1: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3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怎么算?预期回答:星期三,将问题转化为求“30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问题2: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81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问题3: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预期回答:将问题转化为求“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a+b)2=a2+2ab+b2(a+b)3=(a+b)2(a+b)=a3+3a2b+3ab2+b3(提问):对于(a+b)4,(a+b)5如何展开?(利用多项式乘法)(再提问):(a+b)100又怎么办?(a+b)n(nÎN+)呢?我们知道,事物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规律。也就是研究(a+b)n(nÎN+)的展开式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a+b)n的二项展开式的规律性。学完本课后,此题就不难求解了。(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用悬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奥苏贝尔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
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