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鸟鸣涧课次: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3、用文字描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情景。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古诗大意。2、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古诗。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过程备注/批注一、由题导入,激发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这首诗描写的非常清新、雅致,恬静、幽美,题目叫——《鸟鸣涧》。(齐读课题)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我们学过他的《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王维他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苏轼就曾经夸他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这首诗,赏这幅画。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2、指名读。 3、齐读。(出示停顿)4、这首诗你们都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呢?指名回答,并说说依据。(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春夜) 5、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到诗中一行一行仔细地找一找,并把它圈出来,四行都找完了,再举手。指名回答。(相机板书:花、山、月、鸟、涧)6、的确,诗人在诗中写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到诗中把这个合适的字找出来。指名回答。(板书静)的确,这首诗给我们的一个深刻感受就是“静”。三、感知诗意,体味清幽1、第一行:人闲桂花落同学们都很会读书,读出了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个静静的夜晚。就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桂花轻轻柔柔地飘落了,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告诉我们什么呢?(不作答)我们写教室很静,静到什么程度?(让学生自由说,老师不评价)静到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那诗人写桂花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回答)2、第二行:夜静春山空听着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王维才发觉夜是多么静啊!真是——夜静春山空。 同学们,鸟鸣涧这里风景如画,白天,山涧中阳光灿烂,鸟语花香,游人踏青,动物们自由自在……真是热闹非凡。渐渐地,渐渐地,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游人散去了,动物们都进入梦乡了,山林也空闲下来了,整座山就像睡着了一样,静静的,静静的……如果此时,你也站在这座春山面前,你会用什么词语,什么句子来形容?学生试背诵学过的诗,温故知新。是呀,静,静得诗人觉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没有了,空荡荡的。谁用朗读来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指名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鸟鸣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