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美育元素,渗透美育教育-中学语文论文挖掘美育元素,渗透美育教育 黄敏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蓝本。就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而言,由于课时设置的原因,很多学生也许一周、一月,甚至一个学期除了拘泥于语文教科书之外,很少阅读其他课外读本。因此,教师就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从课文中发现、挖掘美的元素,进而升华其中所蕴含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和美的教育。关于挖掘语文课文中美的元素,笔者认为大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挖掘优美的物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对于养育自己的大自然都会产生某种深深的爱恋,因而,异彩纷呈的自然美就成为作家笔下描绘的重要对象。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桃之夭夭”的春天到“碧云天,黄叶地”的秋天,从“一览众山小”的古老泰山到“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美丽田园……既有雄伟壮阔、险峻奇特之美,又有幽深静雅、明媚秀丽之美。可以说春夏秋冬、日月星辰、沧海桑田、墟里村落等自然景象无不被作家们收纳其中。文学作品是经过作家加工的“第二自然”,因而更加优美、生动,足以让读者“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朦胧、淡雅、恬静的月下荷塘,现实中我们又能否看到?这时如果我们可以展示根据凤凰传奇组合演唱的歌曲《荷塘月色》拍摄的Mv影像资料就能让学生展开想象使其情景再现。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形状、线条、光泽、色彩等美的元素欣赏,多角度、多层次地品味,就会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二、挖掘课文中动人的情感中学教材所选篇目无不渗透着社会美,其表现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从古往今来的政治斗争到各个阶层的精神面貌,从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到日常生活中的贩夫走卒,其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激烈交锋,都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情感体验,给人以有益的心灵启迪和思想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课文具体内容出发,把握时代脉搏,《岳阳楼记》和《离骚》中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抱负,可以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社会责任感;《回忆我的母亲》中所体现出来的母子深情,可以培养学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社会亲情美;《岳飞》一文中所展现出来的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可以培养学生“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社会节操美;《飞向太空的航程》则从另一个侧面讴歌了中国几代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终于遨游太空的壮举,可以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读书的热情。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美,以其健康的内容、感性的形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大有裨益。三、挖掘课文中精妙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表达的艺术。无论是屈原的浪漫,杜甫的沉郁,柳永的婉约,苏轼的豪放,还是鲁迅的深刻,朱自清的清新,徐志摩的缠绵,舒婷的真挚,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受到语言美产生的巨大艺术魅力。它们或纯粹,或精微,或谨严,或飘逸,无不是经过作家们精心地推敲,细致地打磨,才如珍珠般熠熠生辉。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写了从杭州附近的富阳到桐庐航行时所见沿江的山水奇景。我们阅读时,越读越觉得自己的身心进入那“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天下独绝”的奇妙异常的自然景象之中。当读到“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处
挖掘美育元素,渗透美育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