芁第一章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莂第一节风景名胜区体系建制状况与特点分析蚇198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镜泊湖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桃山、兴凯湖5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莲花湖、吉兴河、哈达河、柳树岛、四丰山、明月岛、卧牛湖、龙凤山9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国家组织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要求各省从已建制的省级风景区中选送,当时我省虽然尚无省级风景区建制,但积极补充申报了兴凯湖风景区,由于准备不够等原因,未获批准。肄当前黑龙江省正式建立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详见表1-1。全省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16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莄黑龙江省现状16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分属8个地市。大庆市、绥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尚未建立风景区。16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蒂·山林——湖泊景观类型:镜泊湖、莲花湖、卧牛湖、二龙山、龙凤山、吉兴河、四丰山、哈达河、延寿山庄9处风景区。其中,镜泊湖风景区拥有火山熔岩地貌、天然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特色景观,风景资源价值较高。其它8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肈·火山地貌(矿泉)型:五大连池风景区,属于特色风景资源区,有较高的观赏、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价值。袆·山地森林型:桃山、丹清河2处风景区,北国山林特色,生态环境质量较好。肃·天然湖泊型:兴凯湖风景区,中俄界湖,天然景色极为秀美。薁·江河洲岛型:太阳岛、明月岛、柳树岛3处风景区,均位于大城市近郊区,景区内开发建设有娱乐、度假等旅游服务建筑,特别是太阳岛风景区已出现“城市化”建设形态。葿由以上分析表明,黑龙江省现状风景区以山林——湖泊(水库)资源型为主,类型不够丰富,黑龙江省内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气象、原生森林、湿地、草原等特色景观资源在风景区内尚未得到充分展现。芄表1-1黑龙江省现状风景名胜区统计表袂风景名胜区名称薁位置袀面积羆(km2)袅景观类型蚁批准建立羇时间蚈镜泊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蚄宁安市螁1214莈高山堰塞湖自然景观膅1982年蒃五大连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袁五大连池市蝿1060袇矿泉、火山口、熔岩奇观膁1982年羁太阳岛省级风景名胜区腿哈尔滨市莅38芄江河洲岛景观肁1989年莆兴凯湖省级风景名胜区肇密山市肃2800膁天然湖泊螇1989年蒅二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螂宾县膀25膈湖泊(水库),山水结合型芇1989年袅桃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芀铁力市蕿1000蚅山地森林景观薄1989年莀丹青河省级风景名胜区羀依兰县莇460莃山地森林、历史文化景观蒀1989年肇延寿山庄省级风景名胜区袄延寿县膂99薀湖泊(水库),山水结合型蒈1994年薆莲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膄海林市蚀1900袈湖泊(水库),山水结合型肄1994年羃吉兴河省级风景名胜区螀勃利县艿40螆湖泊(水库),(水库),(水库),(水库),山水结合型荿1994年薇龙凤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羇五常市蚂1840蚃湖泊(水库),山水结合型羈1994年蒅蚅第二节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状况螃一、风景资源开发进程荿黑龙江省风景旅游活动萌发于19世纪末期,随着我国东北地区交通的建设而逐渐发展起来。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黑龙江省铁路、公路、码头也纷纷兴建,游客多时铁路部门便临时增发列车。哈尔滨周边扎兰屯、巴林、二层甸子、一面坡、呼兰等地成为重要旅游地。民国初年,群众性旅游兴起,黑龙江巡抚衙门曾通知各地中小学校组织“暑假游历”。旅游活动从观赏“三风”——自然风光、建筑风貌、风土人情,发展扩充为到自然环境中避暑、钓鱼、狩猎、探胜等项目。膇日伪统治的萧条时期,旅游市场受到政治和经济影响,旅游业呈现一蹶不振的局面。其间产生“近郊四景”的称谓,包括呼兰、阿城、玉泉、第二松花江。在牡丹江、佳木斯、齐齐哈尔、黑河等地区也进行了风景旅游开发活动,开发的景区有镜泊湖、横道河子、雅鲁河等。新中国成立后,旅游业曾一度展现复苏态势,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使旅游业重新步入低潮,风景旅游地的开发建
旅游规划专题之一:黑龙江旅游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