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习的三个境界-体会学习.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习的三个境界-体会学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就经常挂在了我们的耳边,伴随着我们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直到毕业、工作、成家立业、终老一生。可以说学习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学子们寒窗苦读,诵经问典是学习;同事们相互探讨,找寻工作方法是学话,胜读十年书”更是一种高质量的学习。有时候,学习是一项相当枯燥、宏大、持久的工程,投入的学习是需要动力的,《励学篇》写到: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些话语,激励着无数学子皓首穷经,为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荣耀而悬梁刺股。
然而,学习与读书还是有区别的。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的是要好好“读书”,因为只有读好了书,才能考得好成绩,才能取得好名次,才能获得进入更好的学校深造的机会。而且,这时候的读书,强调更多的是要读好教科书。也许,这与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传统的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有关,也跟中国当前教育资源不足且配置不均有关,我们在教科书的条条框框中完成了童年知识底蕴的积淀,当我们长大的时候,“读书”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不知不觉地把书本当成了最权威的知识宝库,把掌握书中的知识当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
即便是读书式的学习,聪明的人也是有选择性的。大千世界,三百六十行,行行皆能出状元,可见,终身的学习成绩一定是跟客观环境相关的,曹雪芹也曾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周围的环境不同,用心的程度不同,其学习的结果便会截然不同。“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学会什么,或者说父母希望孩子学会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遭的人和事。今天,我们希望在人生最风华正茂的年华里学到什么样的学问,也需要用心地读懂社会环境这本无字大书。
由于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变已经促使世界的变化远远超越了人们当初的想象,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再不断地“读书”,效果似乎越来越不灵了,很多东西还没有写进书中,就已经发生、发展、成长壮大,甚至快速消亡了。
没有了书本的指引,人们的学习遇到了空前的障碍,迷惑充满了内心。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读书跟学习是不同的,读书并不是学习的唯一方式,要解决现实中的困惑,还是要靠一定的经验、原则和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才能洞悉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在书本中无法穷尽的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作为担负着
“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老师,我们也谨记着先贤的智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说书本中的知识好比一条条放在篮子里的“鱼”,已经被洗净晒干腌制好,只待饿了的孩子们从盘子里抓了去吃的话,“授人以鱼”,就是一次善良的行动,一次施舍、一次给予,一次帮助。但接受的人能否一生都有鱼可食,却不能保证。
“授人以渔”观念的提出,是教育史上最令人感动的伟大转变之一,这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奉献。以“卖鱼”为生的师者,转手将打渔的本事教给了每一个向他“买鱼”的人,且不论顾客贫富贵贱,均能一视同仁。学会了打渔本领的人们,再也不怕没有鱼吃。
如果说,读书,也就是从篮子里拿几条鱼是学习的最初境界的话,学会打渔的本事,就是学习的更高境界,作为老师来说,将弄好的鱼拿给学生是教

学习的三个境界-体会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豆芽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1-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