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 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乞巧》教学设计执教人:刘菁菁教材分析: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它想象丰富、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教学目标:会认“乞”“霄”2个生字,会写“乞”“巧”“霄”“渡”4个生字。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初步了解乞巧节的民俗民风,感受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4、能用自己的话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教学难点:了解诗中蕴含的神话传说,把学生带入想象的情境和画面,感受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并阅读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诗题1、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中又有哪些习俗呢?2、七月初七的夜晚,人们遥望星空,穿红丝线,你知道这是什么节吗?3、板书《乞巧》诗题,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1)写这个“乞”字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与“气”比较,记忆“乞”)(2)齐读课题。简介诗人,知作者简介诗人林杰。过渡:那什么叫“乞巧”?古人怎样过乞巧节?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吧。朗读感悟,明诗意(一)朗读感悟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结合课文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在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2、指名学生朗读,学生评议是否字正腔圆。 3、齐读古诗,读得有节奏。(二)品读体会诗意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和“霄”在这首诗中有两个字特别容易混淆,谁能当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你怎么记住它们? “今宵”就是指今天(晚上),“碧霄”是指浩瀚无际的天空。 2、学写“霄”走进神话意境——“牵牛织女渡河桥” 1、你们看,这就是夜晚的天空(出示星空图)群星闪烁,犹如颗颗宝石。在这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 2、简介牵牛星和织女星。 3、入情入境说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利用插图,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齐读:牵牛织女渡河桥。过渡:《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七夕也成了一个温馨美丽而又凄婉惆怅的节日,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提咏,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逐句出示:历代诗人吟咏“牵牛织女”的诗句。(引读,让学生读出相应诗句。) ☆(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宋)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今日人间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吟咏千古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过渡:七夕节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为什么把这一天叫做乞巧节呢?人们又是怎样过乞巧节的呢? 1、乞巧节的由来(1)课后资料袋告诉了我们,请自由读读。(课件出示:资料袋的内容) (2)你都得到了哪些信息?2、乞巧的方式还有哪些呢?(课件出示:蜘蛛结网和贺牛生日) 3、引读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每家的女子都在望着月亮,乞求心灵手巧。(1)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544455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