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万历十五年读书报告.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初入大学时,有读遍百书的豪情,求着一位师姐给自己列了一份书单,《万历十五年》是其中一本。但可惜那会刚受过高考的荼毒,对历史深恶痛绝,总以为历史写得再好也不过是对年份、人名、事件的罗列与考证,除了枯燥还是枯燥,所以一直没有读此书。当然,这也很可能是自己偷懒的一个借口。读研后,一日闲来无事,从同学手中顺了这本书,一翻,却再也放不下了,原来书中大有乾坤,原来历史可以写得如此巧妙。这本书上描写的一些历史人物、细节可能翻过就忘,但这些细节或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并且这本书会让你不自觉地去探寻事件发展的深层原因。下面,我就将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希望各位不吝赐教。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黄仁宇1918年生于湖南长沙。天津南开大学肄业(1936—1938),抗战期间曾以军官身份参与相关战斗。抗战结束,任第三方面及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少校参谋。1946年参加全国考试后,获保送入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1947)后曾任国防部参谋。1950年以中国驻日代表团少校团员的身份退伍。再度赴美国,于密歇根大学攻读历史,先后获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曾在南伊利诺伊大学任教,1968—1980年任纽约州立大学NewPaltz分校教授,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黄仁宇先生的一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抗战开始后,他毅然投笔从戎,抗战结束后,又赴美以高龄攻读历史,经历过被裁和失业。这些经历影响了他看待历史的观点,他曾说自己步入中年学习历史已有了探寻人生意义的趋向,而探寻生命的真意义要在历史上获得,“历史的规律性有时在短时间尚不清楚,而需在长时间内大开眼界,才能看得出来”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收录于《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97年版,第269页

因多年没有新著问世,黄在62岁时被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从正教授的职位上解聘。具有戏剧性效果的是,在他被解聘后的第二年,他的屡屡碰壁的《万历十五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印行,并由当时美国名作家厄卜代克(John Updike)在New Yorker杂志撰写书评推荐,1982和1983年该书获得美国国家书卷奖(American BookAwards)历史类好书两次提名。1982年《万历十五年》中文版在北京出版。该书甫一问世,即引起了读者的追捧和激烈讨论,有人认为他开启了历史研究和写作的新方法,但同时该书也被喝过倒彩,不少学者称黄为历史界的琼瑶,认为其将历史解释简单化。笔者认为,这也是新事物出现时的必然情形。首先,该书在国内出版之际,文革过去没多久,意识形态控制仍比较紧,在国内书籍出版青黄不接的情况下,有这样一本风格清新、观点新颖的学术类著作,实为罕见。而且作者探讨的还偏偏是历史上最不招人待见的明朝,自然吸引人眼球;其次,相较于以前的历史类学术著作,黄的书明显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和更深切的人文关怀,这些恐怕是保守的历史学界不愿承认的。
本书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书概括来说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正文部分,该部分以公元1587年前后的史事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正文之后,作者附上了《<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一文》,我想,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让读者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和验证本书中所描写的史实和观

万历十五年读书报告.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ftnqws01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