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学设计和反思(二).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设计与反思(二)课题:。。、超导体及其应用。技能目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过程与方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学习的快乐。教学设计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电阻定律及利用电阻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难点: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电阻定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教学设备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电键、导线若干,电阻定律实验器、白炽灯灯丝、酒精灯、热敏电阻、手电筒用的小灯泡。教材分析本节知识不是本章的重点,但却是本章乃至电学的基础知识之一,要让学生明白,要区分一个物理概念的定义式和决定式,要首先关注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然后才是数学关系。▲设问,引入新课公式R=U/I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测定电阻?从上节课知识可知,-个导体的电阻是恒定的,与两端电压及流过的电流无关,那么它由什么因素决定呢?▲新课教学(1)探索规律——电阻定律①电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②解决方法——控制变量法。③演示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名称U/VI/AR/Ωs、l(A、a单) s、2l(A、B串接) 同材料镍铬2s、l(A、B并接) 锰铜s、l(C、c单) 、不同材料金属丝。,先让E、F分别接A、a,测得一组数据(U、I)记入表中,然后把a、b用短导线连接,E、F分别接A、B,又得一组数据(U、I),再把A、B用一短线连接,E、F分别接A、a,又得一组数据(U、I)。、F分别接不同材料金属丝C、c,又得一组数据(U、I)。(a)先定性观察:R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b)推理(L——长度 S——横截面积ρ——比例系数)一、: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二、电阻率——:ρ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在数值上它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1m长、横截面积为1m2的导体的电阻值。:欧·米(Ω·m)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为了电业工人的安全,为使在相同电压下电流小,通常选用电阻率较大的橡胶、木头等制造电工用具把套。℃时测得的,表明电阻率与温度有关。(演示)图2闭合开关S,用酒精灯加热白炽灯灯丝后再移开,发现小灯泡L先变暗后又慢慢变亮。可见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制成电阻温度计,但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可制成标准电阻。分析归纳总结规律阅读教材表格中的数据:在20℃时几种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三、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不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及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的材料称为半导体。特性:改变半导体温度,使半导体受到光照,在半导体中渗入微量杂质等,都会使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成百万倍发生变化。这种性能是导体和绝缘体所没有的。应用:可制成热敏电阻、光敏电阻、晶体管等。四、超导体: 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

教学设计和反思(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阳仔仔
  • 文件大小588 KB
  • 时间201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