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旅游风景名胜区武夷山武夷山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毗邻江西省,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通用福建赣语、闽北方言和国语。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公顷,核心次面积36400公顷,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公顷。中文名:武夷山外文名:MountWuyi位置:福建西北部、毗邻江西总面积::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东南最高峰类别: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人口:22万重要价值武夷山玉女峰武夷山[1]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发育典型的丹霞单面山、块状山,柱状山临水而立,千姿百态。“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构成了奇幻百出的武夷山水之胜。古代中国的李商隐、范仲淹、朱熹、陆游、辛弃疾、徐霞客等名家都在武夷山留下各自的墨宝。鉴于武夷山有上述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中国政府推荐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武夷山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名称:武夷山●英文名称:MountainWuyi●批准时间:●遗产种类: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遗产遴选标准:武夷山根据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N(III)(IV)、C(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它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武夷山风光(20张)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公元11世纪产生的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这里也是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摇篮。作为一种学说,朱子理学曾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达很多世纪,并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区。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全市总面积2813平方公里,,辖3镇、4乡、3个街道、4个农茶场、115个行政村。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以及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华侨经济开发区等。1979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5个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1979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982年武夷山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1992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航空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1999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10月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第二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第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城市。2012年武夷山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3]编辑本段武夷山-文化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3、5标准。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驻足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处;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古闽族文化架壑船棺,距今3750余年,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悬棺遗址中年代最早;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
中国著名旅游风景名胜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