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刘禹锡关于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其诗现存800余首。刘禹锡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刘禹锡的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其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他的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关于竹枝词竹枝词,即“竹枝”,唐代乐府曲名。原是四川东部一种与音乐、舞蹈结合的民歌。唐代刘禹锡被贬夔州时,在那里学习《竹枝词》,并改作新词一首,多写当地风土人情和男女恋情,也有曲折地表现他胸中积愤的。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绝,语言通俗优美。其后作者颇多。《竹枝词》有民歌色彩,可用来歌唱,后来用作词牌。竹枝词的特色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朗朗上口,雅俗共赏。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三、诗风明快,诙谐风趣大凡竹枝词,无论出自南方或者北方,也不论是汉民族或少数民族,几乎都具有这种特色。
《竹枝词》课件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