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柏临河路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总体施工方案及重点、难点技术措施
一、总体施工方案
㈠工程概况
柏临河路位于宜昌城区东郊,起点为共谊一路,终点为茶场路。本次设计起点为花溪路,终点为东山四路,。本次路面施工范围为桩号K0+~K5+。标准路段红线宽44 m,车行道宽度15米,双向四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为50km/h,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为联锁型路面砖。,道路红线一并进行拓宽, m; m,道路红线一并进行拓宽, m。
道路路幅宽度按44m 实施。为保持路基稳定,填方路基在红线外侧增加1m宽的土路肩, 宽的土路肩。
工程内容包括路基、路面、交通工程、排水(雨水、污水、路基排水)、电力管沟、道路绿化、道路照明及边坡防护治理工程等。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宜昌市伍家区,场地地貌单元属柏临河河流冲积一级阶地地貌,道路沿线现主要为农田和鱼塘,地形相对较平缓,地貌类型单一。
2、地质构造
拟建场区区域地质构造属江汉平原沉降带宜昌坳陷西缘。场址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新华夏系淮阳山字形构造带西砥柱—黄陵断穹东侧,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中部,江汉坳陷西缘与黄陵断穹东翼过渡地带。其外围主要发育的几条大断裂均定型于燕山运动,后期活动性均很弱,这些断裂对本工程无影响,故区域稳定性较好;场区无断裂构造带通过,地壳相对稳定;拟建场区下伏基岩倾角平缓,一般在5°~15°之间,本区内无断裂、褶皱发育,地质构造简单。
3、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内地表水体主要为多处水塘,~。柏临河路与柏临河相邻,位于其右岸,道路边线与柏临河水平距离在30-130m 之间。勘察期间,~,据调查,,而拟
- m 之间。据此分析可知,柏临河最高洪水对新建道路路基无影响。
4、气象条件
宜昌市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据资料统计,℃,最低气温-10℃,℃。雨量充沛,,日特大降水量为386mm,;,,为湿度适中带。,全年以静风为主,盛行风向东南,~,最大风速可达20m/s。
5、场区岩土层结构特征
根据勘探资料成果,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区岩土层主要由人工回填及第四系堆积层组成,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罗镜滩组(K2l)砾岩,场区地层按其成因、组份、时代及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 自上而下划分为几个工程地质层:①素填土(Q4ml),②淤泥质土(Q4l),③粉质粘土(Q4al),④粉砂(Q4al),⑤圆砾(Q4al+pl),⑥白垩系上统罗镜滩组砾岩(K2l)。
6、技术标准
⑴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 V=50km/h;
⑵平面线型:圆曲线半径最小 260m,最大圆曲线半径1000m;
⑶道路纵坡:最小纵坡 %控制,%控制;
⑷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⑸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⑹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5 年;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的设计年限为20 年。
⑺路面抗滑标准:竣工验收时的摆式仪测定值(BPN)F0≥47,构造深度TD=~,石料磨光值PSV≥42。
⑻设计雨水重现期 P=1 年。
⑼污水量按用水量的 80~90%计算。
⑽路面平均照度 Ea≥20(lx)。
⑾路面照度均匀度 Emin/Ea≥。
⑿眩光限制:严禁采用非截光型灯具。
⒀交通标志、标线严格执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中的规定。
⒁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⒂防洪设计标准:排水重现期 30>P≥20 年
7、主要形象工程数量
序号
项目名称
分类
单位
工程量
1
柏临河路(花溪路~
东山四路)
清表
m3
119760
2
挖淤泥
m3
73816
3
挖土方
m3
425828
4
挖石方
m3
32636
6
填土方
m3
846845
7
砾岩回填
m3
320165
8
炮渣回填
m3
4293
9
砂砾石混合料回填
m3
11261
10
天然砂砾回填
m3
5502
11
浆砌片石

柏临河路施工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omcl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