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连乘》教学反思 中山路小学韩春霞 学生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的解题方法和计算方法后,教学分数的连乘,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分析例6时应该分层递进式的教学。 教学例6,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本题中两个分数的单位“1”是不同的,所以在列式之前和学生一起分析,“二班做得朵数是一班的8/9”中把谁看作单位“1”?“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呢?然后再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通过画图再次理解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为了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我在学生列完式子后先没让学生去计算,而又出现一道题:六年级同学为国庆晚会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得朵数是一班的8/9,三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3/4。三班做了多少朵?这道应该怎样解答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式“135×3/4”?然后再让学生去比较这两道题的不同之处和相同点。从而加强学生对这类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有了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应用迁移能力,方法的掌握学生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在计算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学生还是会忽略。 比如:三个数的约分究竟应该怎样做?学生在头脑中是很模糊的,他们往往是把一眼能看出能约分的进行约分,然后再考虑其它数字。这样当然是一种思路,可是往往这样思考的话很多人在约分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约分“不干净”。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先后顺序,同样约分也是这样,我是这样向学生介绍的,首先把几个数的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写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分数”,然后从分子中的第一个数开始考虑,想下面的分母哪些数字可以和它进行约分,然后依次进行约分。如果遇到分子和分母约分后得数不是1,它还可以和其它分母约分时,一定要把这个数约分“干净”,不然学生以为这个数约分过了,最后再相乘的时候很容易把它忘记再次约分。所以,每个分子一定要约到与下面分母没有公因数为至。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