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论文:儒家思想与网络道德建设研究网络道德论文:儒家思想与网络道德建设研究当代社会,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的交流带来了极大便利,如便捷的通讯手段、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人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隐藏真实身份,在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亲近、依赖性也更强。这就让网络成为一个看似“自由”“平等”“民主”的世界,人们无需顾及身份而畅所欲言,然而,它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了严峻挑战,给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侵犯他人隐私、恶意攻击他人、色情信息泛滥、引发网络犯罪等,严重制约了网络社会良好秩序的构建。侵犯他人隐私每个人的隐私权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然而,一些人“破译、窃取、盗用他人的网络帐号和密码,窥视、利用他人的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或肆意地对个人资料进行多方传播,揭人隐私,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或对个人信息进行任意歪曲”[1]。严重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2]。例如,黑客非法入侵公共或私人网络,窃取他人资料,并将之公布于众,使得信息的隐秘性不再有保障[3]。恶意攻击他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都知道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然而在网络社会,由于其虚拟性、隐匿性等特点,网民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网上的言行不受约束,以至于出现一些网民歪曲事实,编造谎言、毁人形象、恶意攻击他人等道德失范现象,扰乱了社会秩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色情信息泛滥网上信息繁多而杂乱,网络的开放性也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信息互相传播,其中包括色情信息。一些网民尤其青年群体对异性、情爱等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现实生活中,由于自身条件等限制,对人际交往产生冷漠、紧张等现象,形成人际交往障碍。为了弥补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障碍,加上网络的隐匿性,他们将个人之欲求诸于虚拟的网络之上,在网络上“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网恋乃至网上色情信息的渴望。他们隐藏身份、编造谎言,扮演多重身份,与多人同时进行交流、网恋,片面地追求感官刺激。如果心智不成熟,又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的话,就容易在网上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自己的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产生越轨行为。网络社会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是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由于网络社会的隐匿性,仅仅依靠技术的力量是无法进行有效监控的。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自制力和责任感相对较弱,在参与网络活动中,不容易受到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的约束,从而导致不良的道德行为逐渐增多。网络道德如何构建,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发展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如加强网络立法、进行网络监管、加强网络工作队伍建设等。网络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固然需要制度的约束,但道德的作用亦不可忽视,即在有效加强外在约束力量的同时,提高网络行为者的自律意识,儒家重视道德的思想便可为此提供有益的借鉴。儒家慎独思想与网络行为者的自律意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征,使得网络成为一个虚拟的社交平台,而人们则通常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网络活动的。网络世界的自由、监督困难就使某些网络行为者在网络环境中肆无忌惮,乃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行,给良好网络环境的构建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慎独是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指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
网络道德论文:儒家思想与网络道德建设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