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研课三探“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节课要上得精彩,不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是不可能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组这次有幸承接了《认识圆》的公开教学展示活动,让我们有机会经历三次研课过程。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组每个人都参与到了集体研课的活动中,并经历了一次“化茧成蝶”般痛并快乐成长的过程。下面将我们三次研课的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确定为:画圆——剪圆——折圆——识圆,进行了第一次教学。【案例一:第一次教学】一、复面图形有哪些?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并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2、出示圆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师生交流后得出结论:圆是一种曲线图形。3、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形?二、探索新知。(一)教学例1。1、师:要想更好的认识圆,我们还是先从画圆开始吧。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让学生尝试动手画圆。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或也可以自己想办法画圆。引导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可能会有以下答案:利用硬币或圆形物体轮廓描圆、随手描出一个圆……师:随手描的圆不够美观,利用圆形物体描圆,方便但圆的大小固定。大家想不想认识一种更科学更方便的画圆方法?2、圆规画圆。教师介绍圆规。教师结合课件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让学生尝试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画圆的情况,并从出现的问题中反思画圆应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画一个直径3厘米的圆。教师:这两个圆哪个大?为什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由什么来决定圆的大小。(二)教学例2。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剪一剪,折一折,认识圆心。让学生用剪刀剪下自己所画的圆,并把剪好的圆形纸片,和老师这样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后得出:有许多折痕都交于中间一点。教师揭示:我们把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2)认识直径。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条折痕用笔描出来,就可以得到一条线段,这样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让学生在自己的圆形纸上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师:在画直径时应该注意什么,谁能说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引导学生概括“直径”的概念:即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3)认识半径。教师进一点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让学生在自己的圆形纸上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2、认识圆的特征。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现在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圆的特征了。你能说说直径、半径有什么特征吗?指名学生回答。师:那直径和半
破茧成蝶的美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