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体会
很荣幸我能成为国学班的一员,再次重温《论语》中的经典,洗涤心灵,提升道德标准,提高个人素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凡是作为弟弟和儿子的人(妹妹和女儿也一样),在家里要侍奉父母,尽孝道。离开小家,要侍奉兄长,尽悌的本分。在社会上,对朋友,以至于对一般人都能友爱,再到爱国爱天下,都是悌的意义。在社会上,要有博大的胸怀,爱每一个人,不能存有厌恶、嫌弃、嫉恨、刻薄之心,爱天下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如果遇到有道德、有修养的仁人,要多加亲近,多多切磋,熏陶自己的情操,帮助自己完善品格。如果都做到了,还有余力的话,可以“学文”。就是我们讲的专业技能。没有余力的时候,不能着急先学技能,而当道德有所成就,又不能不学技能。这就是孔子提倡的,先德行而后文艺。有道德的人心无旁骛,学习技能自然容易学成,而学习的过程中,又可以体验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反过来也进一步完善了人的道德修养。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这样的思想去教育学生,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文化学习。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和小朋友要团结友爱,要遵守纪律,要诚实,要爱祖国爱人民,文明守纪,要和好人做朋友,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他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孔子把它们上升到孝、悌、谨、信、博爱、亲仁这样的高度上,作为人的根本,从小开始养成。
一切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也都由此而生。做到以上几点,虽然会失掉一些眼前利益,但是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心胸也会越来越广阔,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在不远的前方。学生的道德素质就是要用这样的思想教育他们,在生生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带动整个社会。
论语 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