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考古地理学与三峡考古实践漫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考古地理学与三峡考古实践漫谈.doc考古地理学与三峡考古实践漫谈摘要:考古地理学这是个外来名称,它是以古代遗存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历史的演变规律。它区别于古地理和今地理。它突破了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文明发展时需要文字记载的限制,它超出了古地理的研究范畴。为三峡聚落文化代表的人文、自然景观,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自然与人为综合作用的产物。关键词:考古地理学;三峡考古;人文;自然一、考古地理学的回顾与发展“考古地理学”这一词首先是源于日本,“Archaeologicalgeography”(考古地理学)它介于考古学和地理学之间,是历史地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织过程。它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类发展历史时期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变化。而近几十年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最让人关注的就是它的研究范畴从历史时期扩展到了无文字的史前时代,而且更深层次的延伸到了地址时期。在此考古地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在中国对其研究也是很有成果和活跃性的。它不同程度的对考古遗存中的发现的地理环境信息进行解析与提取,还原考古遗存中所反映的当时的人文景观、自然环境,以此来更准确的揭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影响下的变化规律。这种利用考古资料来对地理学进行研究的历史考古学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领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术的需要,近年已有学者主张在中国开张考古地理学更深意义上的研究。这充分的说明为了这是进一步完善历史地理学、以及整个地理学科体系的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二、三峡考古遗址地理信息研究长江三峡在我均位置在310N和109。-.。长江三峡全长193km,峡口是夔门,即瞿塘峡:中段为巫峡,峡巫山县境和湖北巴东县西部:西陵峡在巴东县东部宜昌市南津关以西地带。自然地理上的三峡重庆奉节至湖北宜昌间208公里的长江的沿岸地区以及此区间内长江支流所涉及的流域区。但是因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大约有600多公里的长江干流及支流受到影响。沿岸水位抬升到黄海坐标基点的175米高度,这一区域出土的考古遗迹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以往的所有资料总和。三峡遗存种类繁多,这就有助于考古地理研究工作的开展。而在这之中,自然遗存大多可以直接客观的反映出地理环境的准确信息,而人工遗存却受到很多的干扰因素,只能间接的反映地理的环境信心,不够真实与全面。在遗址的研究与发掘中,动物遗骸是最重要的生态指示物之一。要是说植物是静观的自然遗存的话那么动物则是动态的自然遗存,而其中野生动物遗存的研究不仅仅可恢复古人类当时生活的环境条件,更能生动的阐述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古人类生产经济的方式与内容。比如:水生动物生活于各个时代的始终,在龙山早期的动物群几乎都是水生脊椎动物,它们是人们的主要食物。而商代晚期则陆生哺乳类动物开始增多。到了战国,家犬和家猪已成为了主要的饲养动物。龙山早期没有哺乳动物,这就可以说明龙山早期的人们以捕捞水生动物为主,狩猎不发达。与之相对应的是,在麻柳沱遗址这一时期,出土了一些大型体积的陶器,这就说明当时古人类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一时期遗存出土的比较少,因此可以知道当时人口还较少,聚落规模不大,对资源额利用度是有局限性的。同比可知道,渔捞相比于比较危险的狩猎来说是更容易或者稳定的收入。麋鹿和水鹿是一种暖湿性动物,它们主要生活在河湖沼泽湿地,从

考古地理学与三峡考古实践漫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edkcbx064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