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与千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P101-102,练习二十第1、2、5题。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3、了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三、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难点: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让学生学会估计物体的质量。四、教学设计(一)生活情境引入师: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去超市买东西吗?生:喜欢师:那你们观察过在超市买的东西有多重吗同学们一般和你们爸爸妈妈去买些什么呀?生:上次我买的苹果2千克,我看到超市的一袋食盐500克水果、蔬菜、零食、薯片、糖、牛奶。。。。。。师:那同学们买水果或者买糖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你们每次买的东西有多重呢?生1:有,那天我妈妈给我买了5斤苹果。生2:昨天我去买了300g阿尔卑斯糖。生3:我夏天最喜欢吃西瓜,一个大西瓜一般8kg。师:很棒,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注意观察生活的。刚刚我听到两个同学分别提到了斤、克和千克,这些都是什么单位呀?生:重量单位。师:其实他们不叫重量单位,而是质量单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师:关于克与千克,你们想知道哪些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哪些物体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如何称物体的质量??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想知道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认识“克与千克”,相信同学们学完本课会有所收获的。(二)实际感知,体验探究认识克让学生感知一下已知质重量的实物。展示平台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坚果,一块香皂。师:谁知道这三样物品的质量?生:口香糖3g,坚果25g,一块香皂100g师:那大家分组看一看每个物品的质量大小,再掂一掂,告诉我,你们掂完的感觉。学生观察,轮流掂完物品后汇报:生1:我掂的口香糖,很轻。生2:我掂的坚果,感觉很轻。生3:我掂的香皂,感觉不是很重。师小结:同学们总体的描述中都说明它们比较轻。计量这类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板书克“g”)(2)感知1g的质量,估计物体质量师:刚刚同学们对几克的物品进行了初步的感知,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感知一下1g的质量。每个同学手里放6根小棒。(6根小棒的质量大约是1g)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小棒的质量,并记住这种感觉。请一位同学起来说说你的感觉。生:很轻,机会几乎没感觉。(板书)师:请大家打开学具盒,拿出一粒黄豆,掂一掂。你觉得一粒黄豆的质量有没有1g?如果没有,请你估一估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g?(4人小组合作)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将同学的估算结果写在黑板上。生1:5粒黄豆是1g。(3)用天平称物体的准确重量师:那怎么准确的知道几粒黄豆就是1克呢?生:称一称师:我们要知道物品的质量我们可以掂一掂,要知道具体的质量我们可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常用天平。(板书天平)介绍天平(底座,标尺,游码,托盘,分度盘,指针)师:这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游码的指数。实例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正中刻度时,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黄豆的过程(左边放1粒黄豆,右边放6根小棒,天平平衡)验证结果:大约5粒黄豆是1g。老师将刚刚估算5粒黄豆是1g的方法进行推广。即:将6根小棒放在一只手上,5粒黄豆放在另一只手上,当左右手平衡,那么就能估算几粒黄豆是1g。。师:很好,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到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巩固练习克教师请学生完成书中的做一做,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生:1粒黄豆,一张白纸。认识千克(1)让学生感受实物重量出示1瓶洗衣液,它有多少克?还能用天平测量吗?还能用“克”做单位还合适吗?生:不合适:不能用克做单位了。师:为什么?生:这个物体太重了,而克这个单位太小了师:是吗?,你怎么知道他们很重,用眼睛看看就行了吗?生:不行,要掂一掂,称一称教师请学生上来掂洗衣液。师:你有什么感觉?生:很重,很费劲。课件演示洗衣液和苹果重量。师:那像这样很重的物体用克做单位你们觉得怎样? 生:很不方便,师:那我们能想个好办法吗?生:用千克作单位,师:同学们真聪明,通常人们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师板书千克 kg)1箱苹果净含量25kg,谁
陶丽蓉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