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国际关系与中国的未来
张宇燕
******@.cn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011年11月
课程宗旨
通过将新古典经济政治学基本理论运用于国际关系分析,力求全面深入地理解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以及中国长期发展面临的,拓展观察世界的眼界,丰富对历史与现实知识储备。
参考阅读书目
《国际经济政治学》,张宇燕和李增刚,上海人民。
《美国经济文集》,张宇燕,浙江大学。
《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张宇燕,中国人民大学。
《旧邦新命》,张宇燕和盛洪,上海三联。
《经济学与常识》,张宇燕,福建人民。
《键盘上的经济学》,张宇燕,三联。
《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张宇燕和高程,
中信出版社。
其他参考文献:见附录。
上篇
国际经济政治学理论
科学方法论简述
什么是科学?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判定标准:
符合逻辑-可检验-知识增量(预测)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实证与规范
归纳与演绎
社会科学研究
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企业或社会组织
个人或群体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与政府的关系:
不同层级或国家之间
社会科学的核心问题:
“你凭什么说那东西是你的?”
研究范式的七要素
基本假定:理性经济人
概念:中性或非中性、正式或非正式制度
理论:概念之间逻辑联系构成的分析框架
现象范围:关注的边界
问题:需要回答或感兴趣
检验:逻辑实证主义
价值取向:规范研究(如何形成?)
什么是国际问题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层次
个人-地方-省市-民族国家-国际-全球
重点置于民族国家层次之上
何谓国家? country-nation-state
孟子:国君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
国家理论:
国家的起源
国家的功能
关于国家的争论
国际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国际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拓展
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
政治学与历史;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际经济政治学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对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国际问题研究的特殊性
权力多中心:丛林与全球联邦主义
权力高度不对称:大国与小国
博弈者类型多:国家与非国家行动体
制度确立与执行难度大
暴力解决争端:可能性始终存在
市场逻辑与国家逻辑:协调与冲突
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