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减法》的教学反思教者: 本节课是北师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5节,本节课从实际问题(温度差)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由小学学段的“被减数-减数=差”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4-(-3)=7(1)4+(+3)=7(2)4-(-3)=4+(+3)(3)通过对比三个式子使学生思考减法计算,引导学生自己举出几个例子来验证下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计算中发现,总结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本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毕竟存在差异,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但还有些学生在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总弄不清该减去哪个数的相反数,有的甚至把被减数也改变符号,特别是减去一个正数时,往往又再加上该正数,如误解——=—+。因此,给学生总结了a-(+b)=a+(-b)指导学生观察式子,发现在有理数减法的计算中,要把减法变成加法,需要改变的符号有两个,首先把减号变成加号(变加法),然后要把减数变成其相反数。在课后,数学教研组的同事们亲切指导和点评,使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以下问题:讲解稍微有点多,在本节课上,重在学生练习,应该讲本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尽量缩短,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即可;在本节课上,板书稍微有点混乱,且对于例题的处理方式也不是很好。在上述问题中,板书是我一直以来的弱项,我将不断改善,在讲课方面,我以后将多听老教师的课,在每节课前,先听老教师是怎么上的这个节课,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以便在自己上课时,能够准确把握每课时的重点。《教育储蓄》的教学反思教者:(上)第五章第8节,在组织学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时,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一、是在年利率有关问题中,要分清是几年期的利率,总利息的计算方式为:利息=利率×期数×本金;本息和=本金+利率×期数×本金;二、是要分清储蓄种类,教育储蓄和国库券不收利息税,其它储蓄征收20%的利息税,即在计算利息时何时要乘以80%,何时不乘以80%,要把握好;三、是银行存款不计复息,即第一年的存款利息,不能作为第二年本金的一部分,如小明参加教育储蓄1000元,%,存三年期,到期计息正确方法为:1000×%×3=81元;四是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不论是设未知数还是找等量关系,都要在题目中找到依据。我们在教学中就增加了一些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使学生愿意并且有机会去参与实际的工作。例如在课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资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对于现实生活的作用。本节课的设计中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和教学过程中新增加的素材,学生的课后作业都体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带着迫切求知的心态,去积极的学习知识并及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来,这就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教育价值。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既要体现热爱和追求知识,更要体现热爱和追求生活。因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成智慧,是文明沉淀成人格。《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反思教者:(下)第一章第3节,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有理数减法的教学反思5.6.7.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