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55页。二、单元分析:“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三、单元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四、单元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五、单元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六、单元教学安排:1、倍的认识(例题1,练习十一1、2)2、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练习十一3、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题3,练习十一5、6)3、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练习十一7、8、9、10、11)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教师上课时间教学内容倍的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思考与修改环节一:自主学习一、导入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倒背,选背。因为我们中国独有乘法口诀,所以我们中国人在数学计算这一块是非常令外国人羡慕的。随着我们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知识。二、新授1、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课件出示P50图,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画黑板上,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同学们你们会这样圈吗?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同位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环节二:交流展示3、练一练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做一做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们怎么摆,4倍是什么意思?我们就在纸上第一行先画5竖线代表5根小棒,第二行怎么画?请你画一画,然后圈一圈。环节三:总结提升1、P53练习十一1、22、圈一圈、填一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教师上课时间教学内容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的实际问题。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思考与修改环节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导入多媒体投影:第一行有2根小棍,第二行有8根小棍,第二行的小棍根数是第一行的(4)倍。学生回答:……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多媒体投影大扫除情境图。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请用完整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回答:……(信息是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问题是: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人数的几倍?)师:这是关于“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二、动手操作。要求:独立完成,可以用画圈的方式表示出擦桌椅和扫地学生的数量关,在小组交流想法。集体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方法一:用画图的方法。已知信息:擦桌椅的有12人,用圆圈表示;扫地的有4人,用表示。擦桌椅的人数:扫地的人数:以扫地的4人标准,擦桌椅的人数有3个4人,所以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方法二:可以用算式的方法:12÷4=3。因为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擦桌椅的人数里面包含
倍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