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我的艺术认识.docx还是先对题目做个简单的解释这个题目比较暧昧,能给人遐想的空间,暧昧在于加了两处引号,否则读者可能会以为我语气太过狂妄。东西这个词在汉语里常用,特指或泛指某一事物,中国人是不会将某一事物称作南北的;东西两字又指两个空间方位——东方、西方。东西方又皆有雕塑,彼此又有着联系。于是,我想借此题目来简单地谈一下我从事雕塑艺术以来的一些心得。引用大师罗丹的一句话雕塑就是一门敲敲打打的艺术。雕塑也是一门加加减减的艺术。雕塑古已有之,可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的人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却出现了一批纯真、感人、生动的作品,东方西方皆是如此。这是艺术界,鉴赏界与考古界一致认可的观点。其想象力之奇特丰富是我们现代人所望尘莫及的。东西方当初进入文明社会,因空间的相对封闭,生产力及科技均欠发达,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形成并发展出了各自的哲学体系。西方多是海洋国家,其地理环境决定了其重商的文化而非重农。同时也会重视公平,重视数字,重视个人权益及个人权利,因此激发了平等意识思辨意识的出现。于是,一种理性的二元哲学出现了。哲学将指导人类的各个领域,这是必然的。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了西方的写实传统。其早期哲学是融多学科一起的——物理学,天文学,逻辑学等,当然也涵盖数学。哲学家研究美的规律,发现了伟大的黄金分割定律并用于艺术,西方传统文化是重视人的,人是上帝创造的最完美的物,以致西方人对身体的深度迷恋,相继涌现了大批卓越的雕塑大师菲迪亚斯,米隆,米开朗基罗等。中国是东方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影响着整个亚洲的文明。中国虽然也有大面积的领土临海,但在古代其实属于一个内陆国家。古代中国少有出海征战的经历,无非渔民的近海打鱼活动,这样一来土地对国人便至关重要,人紧紧地和土地牵连在一起。于是形成了重农抑商的以农业为主题的文化。这种文化导致人与人之间形成紧密的伦理关系包括阶级关系。与土地紧密关联的中等及思辨意识,反而独辟蹊径,形成了属于中国的哲学,出现了老子、孔子及春秋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我们的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家重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不热衷于西方式的思辨的对立的哲学思考,而重视自身的生命体验,研究人与宇宙的和谐共生。这种哲学是非二元的,是多元的,这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时至今日仍然发挥其能量。人与自然宇宙要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规律。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下,艺术领域逐渐形成了写意的传统,重神轻形,而非西方的严谨的比例、解剖等等,其深远影响一直延续到五四前夕。可惜的是中国古代并没有几个雕塑家的名字流芳于世,他们多被称为匠人、手工艺人。其主要工作是听从统治者的指令,去开山造佛,地位远不如画家和文人。他们虽是匠人,但是作品的造诣是很高的。比如平遥双林寺之韦陀像、山西晋祠的彩塑仕女等都体现了雕塑家极高的艺术造诣。写意精神一直贯穿着中国的古代艺术,出现了大量的画论著作及艺术观点,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关于东西古代雕塑历史还有很多细处,在此不作罗列,只作提纲梳理。我们把重点放在清末以后。五四时期乃中华民族危亡之际,有识之士主张新文化运动以救国,提倡民主科学。大批爱国人士远渡重洋西去求经,西方的写实艺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以至后来成为主流。写实艺术对救国运动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一点是一定要充分肯定的。写实艺术十分直观,便于用来进行宣传工作,通俗易懂,有最广泛的影响力。于雕塑
谈论我的艺术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