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指名说)过渡: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2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二、精读课文过渡:学贵有疑。学习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1、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时间地点人物心情2、同学们,刚才我们自读了一遍课文,现在把你找到的答案交流一下。3、“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幻灯出示画面及第1段内容)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4、在美丽的春景中,如果是平时,他们会干什么?心情会怎样?而如今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你们能在文中找到一个词概括吗?5、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情随机课件出示第2节(1)问:你是如何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2)还从哪些词体会出来?(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和心情。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过渡:不忍别,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课件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9、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李白的话,细细品味,从李白的话中你读出了哪些情感?(生自由读)交流: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依依惜别之情问: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评价师:是的,孟浩然比李白年长12岁,在今天送别的5年之前,也就是公元725年,李白乘船来到襄阳,带着自己的诗特地去拜访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并留他住了10多日,热情款待,两人一起饮酒吟诗,游山玩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因此在李白心中,孟浩然就是他的——兄长c、全班表演读李白的话。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安慰的?e、(课件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交流:不管两人在哪里,我们的心在一起,像邻居一样永不分开。师小结: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