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自由读读准字音尝试读读准节奏示范读品出韵味体验读读出韵味合作读读懂意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 解 ( ) 衣遂 ( ) 至 未寝 ( ) 藻 ( )荇 ( )相与 ( )jiěsuìqǐnzǎoxìngyǔ放声朗读课文,划出朗读节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合作读读懂意味1、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2、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记叙、描写、抒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承天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夜游承天寺中庭月色优美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用三句话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第一句,雕刻大师罗丹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这句话相当于文中哪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第二句,苏轼告诉我们: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句话相当于文中哪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第三句,苏轼告诉我们,要“胸中廓然无一物”。这句话相当于文中哪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拓展迁移一切景语皆情语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和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拓展积累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67 MB
  • 时间2019-07-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