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安徽是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出生在亳州的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曹操(155年7月18-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名吉利,沛国(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三国时代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三国演义》中将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我认为并不公平,东汉时期外戚宦官轮流掌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建安年间,董卓擅自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袁术称帝刻玉玺,袁绍欲立新帝,曹操都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重,早在建安五年。就有人阴谋推翻汉灵帝另立新主,拉拢当时任议郎的曹操,被其拒绝,联军讨伐董卓时,与其他人观望顾虑相比,曹操身先士卒,奋力进取,初平二年韩馥、袁绍等人又想立幽州刘虞为帝,再次为曹操所拒,并明确提出“诸君北面,我自西向”,或许有人说曹操这么做是为了挾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从客观上说,曹操还是尊重汉室的,所以在这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上,我还是认为安徽人曹操不是个乱臣贼子,说他是一个野心家还颇为合适。其实我不欣赏被《三国演义》高度评价的刘备,我觉得他太过虚伪,一是因为明明是想统一天下,夺得皇权,却打着“兴复汉室”这冠冕堂皇的理由,因为论资排辈,在汉朝,他作为一个藩王的儿子是无论如何也与皇位无关,二是他的谋士是三国中最少的,谋士都是精通谋略之人,自然不会投靠虚伪的主子。而曹操就大不相同了,它身边有荀彧、许悠、郭嘉、程昱、司马懿……我认为这得益于他心怀天下的宽广胸襟,尤其是他的选官标准,他深知汉选官制度的局限性和落后——被选用的人才既要有仁孝悌地等方面的封建道德品质,还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不拘泥于上述的标准,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是下层市井中人,他也注重提拔;其实许多有才能的人都有孤傲或自负或奸猾等瑕疵,而严守封建道德品质的人大多愚忠无能,曹操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即使道德有缺陷的人他也并不计较。从曹操选用人才的方式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他作为卓越的政治家,准确地抓住事情本质的能力,更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位君主的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开明。曹操的军事才能和他统一北方的贡献,无须我多言。不过曹操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是很值得一提,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但从他的文学素养上来看,它的诗还远不止这些,他的诗歌分为三类,一类是游仙诗,一类是涉及实事,一类是以表理想为主,有《度关山》
家乡的名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