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为心理活动。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个性心理:是指变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须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有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使我们不能清晰的认识事物。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感受性: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下降的过程。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出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后效(感觉后像):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空间知觉: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的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直接依赖于运动对象的速度。真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的位移,由此引发的知觉就是真知知觉。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动景运动(最佳运动或Phi运动):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是,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自主运动:在暗室里,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者烟头,并注视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运动后效:在注视想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知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最高形式。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
心理学名词解释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