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三中九十年校史序言公元前2000年,大禹劈山治水鼎立九州。公元1291年(元朝至元二十八年),怀远正式建县。公元1426年黉学(明宣德元年)始建。公元1926年,怀远县立初级中学(怀远三中前身)在黉学旧址办学。公元1978年,安徽省怀远第三中学被正式命名。2016年的今天,怀远三中迎来了九十华诞。九十年弹指一挥间,九十年沧海变桑田,九十年丹心书汗青。民国十五年(1926年)夏,国民怀远县政府筹建怀远县立初级中学,同年8月开始招生。这改变了当时美国教会学校含美中学一统怀远教育的局面,学校聚集了当时大量有饱学之识的宿儒以及教育界知名人士,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严谨务实的教风和优异的教学成绩闻名遐迩。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在抗战的烽火中,学校办办停停,但是师生们同仇敌忾,在极端危险情况下坚持学习。经过八年抗战的洗礼,怀远县立初级中学反而在逆境中不断发展壮大。民国卅四年(1945年)秋,日寇屈膝,抗战胜利,学校荣迁回县城黉学旧址(现怀远三中旧校址)。淮海战役胜利之后,学校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和当时的安徽省立怀远中学、简易师范两所公立学校合并为怀远县联合中学,1950年2月组建成怀远县县立中学,1950年8月改名为皖北区怀远中学。1960年怀远县城关小学招收两个初一班学生,即初中带帽班。1961年秋,在黉学旧址上筹建城关初级中学,校名为“怀远县城关初级中学”。1963年并入怀远中学成为初中部分部,1964年9月学校正式命名为怀远县初级中学。1970年8月创办高中,后改名“东方红中学”,再后来又历经了分分合合。“文革”结束后,学校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1978年7月起东方红中学正式改名为“安徽省怀远第三中学”。十年浩劫,三中人仍然用满腔的赤诚,在荆棘的路途中艰难前行。耕耘不辍送冬去,于无声处听惊雷。粉碎“四人帮”以后,怀远三中迎来了教育的春天,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建设时期。进入21世纪,怀远三中更是与时俱进,更上层楼。2002年,被批准成为蚌埠市示范性普通高中,之后又审时度势实施“扩校提位”方略。首先瞄准省级示范高中的目标,同时全力筹建新校区。2009年,怀远三中争创省级示范高中成功,同年整体搬迁到涡北新校区,从此怀远三中驰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怀远三中,走过了九十年的栉风沐雨,九十年的上下求索!九十年,铸造了“弘毅”的三中精神。历史可以沉淀,但精神永放光芒。一代先师方树人、杨景周孙善初等人筚路蓝缕,励精图治,他们身上的精神薪火传承,成为后人前行的心中明灯。一代又一代的三中人用默默奉献的身影铸造了弘毅之魂——“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求真精神;不骄不躁,稳步提高的求实精神;立足本职,着眼整体的全局精神;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协作精神。”这种精神是三中人动力的源泉,心灵的名片。九十年,锻造了一只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峥嵘岁月,先师的风范令人敬仰,他们用言行为后人铺就了一条灵魂成长之路。三中人以虔诚之心接过接力棒锲而不舍、发奋图强。学校名师荟萃,涌现了一批德艺双馨、知识渊博的全国名师,远如李宽妘、宋在璋、张树新等老师,近有特级教师张学赋老师,蚌埠名师“江淮好班主任”谢莉老师等。他们务真求实,克己奉公,立德树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老中青三代教师共同这就了怀远三中这所江淮名校!九十年
怀远三中九十年校史序言 - 二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