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年 10 月第 8 卷第 30 期 Chin J Misdiagn , Oct 2008 Vol 8 No. 30
痛, 结合局部 B 超辅助检查, 本组术前诊断腹壁内异症, 均采取术后病理检验证实为腹壁内异症。
手术治疗, 其中 3 例患者因不愿手术服用孕三烯酮 2~ 6 个月治 3. 3 腹壁内异症的治疗腹壁内异症药物、物理、激光治疗效
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病灶切除果差。有研究表明, 甾体激素对腹壁切口病灶反应最差, 原因可
术, 切除范围为病灶及周围正常组织 0. 5~1 cm, 术后病理检验能是由于切口愈合过程中形成坚硬的瘢痕, 药物很难渗透到局
均证实为腹壁内异症, 术后切口愈合良好。为预防复发所有患部而发挥作用[2] 。应首选手术治疗, 彻底切除病灶是最好的治
者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 3 个月。疗方法, 有时病灶与腹直肌鞘膜, 甚至与腹膜有紧密和广泛粘
连, 应切除病灶周边至少 0. 5 cm 的正常组织, 以使病灶切除干
2 结果净。对于较大的腹壁和筋膜缺损, 可采用补片或皮瓣移植[ 2] 。腹
本组随访至今无 1 例复发。壁内异症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因病灶逐渐增大会增加手术难
度, 切除过多组织致使缝合困难, 不能彻底切除病灶导致复发,
3 讨论若久治不愈, 少数可转化为子宫内膜癌或肉瘤变[ 3] 。多篇文献
3. 1 腹壁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生育年报道认为术后用药有一定的疗效, 为防止遗留微小病灶日后复
龄妇女, 机制尚不明确。医源性内异症的发病机制目前以子宫发, 可在术后服用药物治疗 3 个月。
内膜种植理论来解释。腹壁切口内异症最常发生于剖宫产术 3. 4 腹壁内异症的预防腹壁切口内异症重在预防。剖宫产
后, 推测可能是剖宫产手术操作时, 将微小子宫内膜碎片遗留术时应尽量避免子宫内膜组织及间质成分散落在手术切口, 在
种植在腹壁切口, 继续生长而成。有研究表示, 子宫内膜一旦在切开子宫前用 2 块纱布垫分别左右两侧垫开, 以保护腹壁切口;
异位种植成功, 多数的局部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影响, 发生与用纱布清擦宫腔时, 应一次性使用; 缝合子宫时不要穿透子宫
子宫内膜一样的周期性增殖、分泌、出血, 而形成周期性变化的内膜, 关腹前吸净腹腔残留液体, 用盐水仔细清洗腹腔及腹壁
肿块和疼痛[ 1] , 本组病例均继发于剖宫产术后, 其发病过程及临切口, 减少医源性内异症的发生。
床特征支持上述理论观点。
3. 2 腹壁内异症的诊断腹腔内异症常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参考文献】
如切口触痛结节或包块, 随月经出现的周期性胀痛, 继往有下[ 1] 欧阳煜宏, 李晨阳, 邢玉凤. 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症 39 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史, 尤其是剖宫产术史, 即可做出诊断, 超声检查可辅[ J]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5) : 316.
赵学英郎景和冷金花等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
助确定病灶的囊实性和部位, 并能除外腹腔内病变, 有助于术[ 2] , , , .
发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
前诊断。局部穿刺细胞学检查可辅助术前诊断, 但可能增加复[ J] . , 2004
心包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23 例分析.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