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华武术螳螂拳研讨会概述.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华武术螳螂拳研讨会概述.docx中华武术螳螂拳研讨会概述中华武术螳螂拳研讨会概述由青岛市武术协会和青岛崂山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华武术螳螂拳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18H-19日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隆重举行。应邀前来参加本次盛会的各界代表近百人,武术界泰斗蔡龙云老先生也不辞劳苦,兴致勃勃地从上海赶来参加了本次会议。除了青岛武协、青岛市政府和崂山风景区管理中心的有关负责同志外,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武术界名人还有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先生,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邱不相教授,山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学科带头人李成银先生,北京大学的李士信教授。另外还有数十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许多螳螂拳顶尖高手也参加了本次螳螂拳盛会。研讨会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专家宣读论文进行学术交流,第二部分为螳螂拳高手演示螳螂拳进行技术交流。在整个交流过程中,螳螂拳的起源问题成了这次研讨会的焦点。武林中,多年来一直认为螳螂拳是由王朗所创,起源地也被笼统地界定为胶东地区。但对终生习练螳螂拳的拳师和从事武术史的学者来说,绝不会满足于这种笼统的界定。他们查阅了翔实而丰富的史学资料,针对螳螂拳的起源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经过广泛的交流之后,于会代表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螳螂拳在明末淸初市山东栖霞人于七(化名为“王郎”)始创于崂山华严寺。于七,明万历三十五年(1609)出生于山东栖霞唐家坡村,名乐吾,字孟熹,因在同门十人中排行老七,别号“于七”o需耍说明的是,虽然于七是栖霞人,但并不能因此说螳螂拳起源于山东栖霞。于七是胶东反清农民起义军领袖。顺治六年(1649)冬,清政府出兵5万,大规模围剿胶东义军。次年春天,清兵发起总攻之前,于七夜中乘快马突出重围,途中马被累死。于七葬马于一座山下(后人称此山为“马山”),独自徒步直奔崂山而来。于七来到崂山,先是选择白云洞作为藏身Z地,第二年在华严寺落发为僧,法号“善和”。原华严寺主持“慈沾”大师圆寂后,由于七继任。善和大师在华严寺潜心攻研佛法,深受中国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影响,追求宇宙、自然、人、物的和谐统一。在这…法则的指导下,他主张师万物,法天地,从大自然的纶化衍变现象中获得灵感和启迪,取螳螂的形象、动作、攻防意蕴,融人拳的技势Z中,用人体再现螳螂的牛性本能,从而创造出了一套我国武术中的独家拳法一一螳螂拳。这种融自然物为一体的螳螂拳,是人对自然美的形态模仿,是“天人合一”最形象的身体表征,人们在习练螳螂拳的活动中,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洽互动,同吋也借此得以从容自如地去感悟人生真谛,生活的韵味和口然的情致。模仿螳螂来表现生命,表现口然,实际上是崇尚生命,崇尚自然,求得自然与人的共鸣和统一。拳师们的技术交流,更是让与会代表们领略了妙趣横半的螳螂拳之美。参加表演年龄小的十几岁,高者七十六岁;有民间的螳螂拳高手,有大专院校的武术教师,有各个螳螂拳武校的教练,还有华严寺的武僧,可谓高手云集。技术交流的内容包

中华武术螳螂拳研讨会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