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少版音乐五下《黄水谣》教案教案背景: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的歌曲欣赏《黄水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他们对冼星海及《黄河大合唱》根本就不了解。仅凭教师引导很难让学生充分投入,去深切体会歌曲所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因此,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研究的空间,并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能结合图像、文字、音乐,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于是我设计了网络环境下的《黄水谣》教学流程。教学内容:1.、欣赏:《黄水谣》2.、拓展:了解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教材分析:《黄水谣》这首歌曲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这是一首歌谣体式的三段体结构的歌曲,作曲家通过三种情绪的对比,描绘了日寇入侵前后黄河儿女“喜、悲、恨”三个不同的情感场面。A段前半部分的旋律呈波浪起伏状,显示出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又犹如汹涌起伏、沸腾激荡的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后半部分的旋律亲切、明朗表现了黄河两岸儿女辛劳耕作、安居乐业的动人场面。B段旋律低沉并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表现了日军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敌占区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段尾两个连续的四度下行,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悲凉、哀叹的情绪,感人至深。A1段再现了A段的部分旋律,虽旋律相似,却因其他音乐要素(速度、力度、伴奏织体等)的变化,使该段饱含了凄凉的哀怨及刻骨铭心的控诉。教学过程:提问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黄河吗?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黄河吧。2、多媒体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出黄河的位置。这是一张什么地图?(中国地图)请用你的鼠标在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位置吧。3、介绍黄河,欣赏黄河的图片。二、欣赏:《黄水谣》1、导人: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华大地上。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很多音乐家都以黄河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以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作的《黄河大合唱》尤为著名。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百度搜索网站,自己先去查找有关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有关介绍,并且仔细阅读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看完后,打开学生习题一栏,完成里面的习题,比比谁先完成,谁的答案最准确。2、欣赏:《黄水谣》下面我们要一起来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乐章《黄水谣》。请大家打开《黄水谣》视频,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3、分段欣赏:第一部分:A、听第一段音乐,感受旋律的起伏。B、朗诵歌词,体会意境C、唱一唱:这么优美的曲调我们应该来唱一唱,你可以选择完整跟唱,也可以选择分句学唱,比一比谁先学会。(学生操作自学歌曲)D、跟着音乐唱一唱。教师总结:这一乐段描绘了黄河两岸人民的和平生活。音乐是波浪起伏形的,既表现了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又展现了一幅人民生活、劳作的画面,音乐深切动人。第二部分:听音乐,感受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朗诵歌词,体会意境。教师总结:叙述了日本侵略下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音乐感人至深,悲愤凄惨。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音乐相比较。同一旋律不同的歌词,表达不同的情感,应该怎样来处理。乐段旋律歌词速度情绪第一部分相同不同中速优美抒情第三部分稍慢压抑悲凉教师总结:这是第一段的再现,深沉地诉说这空前的灾难,《黄水谣》乐段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情绪 优美抒情 悲愤凄惨 压抑悲凉用图形表示≈≈≈≈≈…………≈≈≈≈≈拓展延伸:黄河以其独特的魅力引得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写下了不少赞美的乐章。你能用你学过的诗句或词语来赞美一下黄河吗?学生操作:1、学生自己在网上搜索《黄河大合唱》完整的八个乐章的视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欣赏,或跟着唱一唱,看看这些歌曲跟《黄水谣》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2、然后让学生进入网络研讨室跟老师交流一下你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或对音乐的感受。四、本课小结,下课。教学反思:本节音乐欣赏课与以往的课相比较而言,我认为突出了3个优点:一、自学检测知识,激发学习兴趣。长期以来,音乐课堂中有关作品介绍、创作背景一类的知识都是以老师讲解为主,或者由少数学生预先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介绍一遍就算了事,学生的参与面很小,大部分学生也都不爱听。但此类知识恰恰又是音乐欣赏中激发学生情感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我在这堂课中,让学生上网自学所有有关作品的知识,然后通过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还可以通过电脑阅卷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以及在班级里的排名,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充分鼓励起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获取信息的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和激情。二、关注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一般来说,现在的音乐课学生大多能从多媒体教学中获得视听结合的效果,但如果需要学唱的话,对于这类比较难唱的声乐作品学生还是只能跟着教师唱来完成教
2019-2020年苏少版音乐五下《黄水谣》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