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1绪论重点: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内容提要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中医学●是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及其摄生康复,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2●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医学,本课程是中医学的入门课程。●内含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生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病理),以及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3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历史背景:古代自然科学的渗入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4形成的标志●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1、《黄帝内经》的成书——第一部医学典籍,誉为“医家之宗”素问9卷81篇《内经》 162篇,14万余字灵枢9卷81篇5 成书年代:有争议,成书年代历经战国至西汉。可以认为是汉以前医学成就的汇编。作者:是相当长的时期内,古代医家经验的汇集。成就: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阶段,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感性上升至理性)。△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62、《难经》“难”,有质难之意,即问答。全书共有81个问答,称“八十一难”。成书年代:不详。为后世医家著成后托名于秦越人(扁鹊)所撰。成就:在《内经》基础上有所发展,尤以脉诊和针灸治疗较《内经》更详。《内》、《难》二经的成书,已为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7●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和应用。《伤寒杂病论》——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或称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作者: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在《内》《难》基础上,总结前人成就,结合自己临证经验而著成。经后人整理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书。张氏被后人誉为“医家之圣”。成就:△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等方法,对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辨证论治。△《伤》载方113首,《金》载方262首,成为中医方剂学的鼻祖。△运用了理、8法、方、药一体辨证论治原则,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伤寒杂病论》的成书,使中医临床学科有了根本的改观,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临床医学部分的基石,并使中医理论与临床融贯成一体。9●药物专著的问世《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成书年代:一般认为大约成书于汉代,托名神农所著。载药365种。10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