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卷第期集美大学学报. .
年月.
大马华文小学教育发展史论
黄雪玲
马来亚大学教育学院语文教育学系,马来西亚吉隆坡
摘要世纪中至世纪初,随着华族大量移居马来亚各地之后,华文教育也跟着兴起。早期华教皆
靠华社各阶层人士自动自发,倾囊捐献,努力创设而发展起来的。后来虽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华小教育发
展之路并未见平坦顺畅。在略述大马独立后华文小学教育的发展的基础上。检视近年来数宗重大事件的发生,
严重打击了华教的发展;而华小也长期面对合格教师短缺的问题。随着国际局势的改变,华文无论在文化,
经济或科技上都是重要的国际语文,教育部长也曾公开表示华文教育不再是敏感课题,这肯定对大马华教的
发展有正面的影响。华社应善于利用时势,加以巩固母语教育的地位,并逐步摆脱华教长期面对的困境。
关键词华文教育;小学教育;马来西亚教育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世纪中至世纪初,中国局势不靖,人民华文教育华教一路崎岖走来,接下来是
生活贫苦,被迫移走海外另辟出路。适值马来亚英否是平坦大道,是值得大家探讨的。本文主要针对
殖民政府大兴采矿和农业,极需大量劳工,因此华大马独立后的华文小学教育发展略述一二。
人于这段时期大规模迁移人马来亚。随着华族大量
一董教总的创立与华教发展
移居马来亚各地之后,华教也跟着兴起。
华文教育由当时的私塾,义学,发展至新式华谈到大马华教的发展,不能不提到为维护和争
校的建立,皆靠华社各阶层人士自动自发,倾囊捐取华教权益而作出极大贡献的教总和董总这两大
献,努力创设而发展起来的。当时的英殖民政府对组织。
华校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不资助,也不加以登年初,马来亚联合邦政府公布《巴恩报告
记,任其自由发展,因此导致文献的不足,无法获书》,建议‘国民学校’方案,即采用官方语文一英
知那时私塾和义学的确切数目和师生人数¨。文和马来文一为教学媒介语,以取代其他语文源流
根据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米勒的说法,年的学校。报告书对华教非常不利,即刻引起华社整
期间,马六甲有三间华文学堂,其中一间是传教士体的愤懑及集体抗议。这亦促成马来亚联合邦华校
所开设的,另外两间至少有一间是闽人创办的。教师会总会简称教总于年月日在吉
又,根据年至年马六甲出版的教会季刊隆坡中华大会堂宣告成立;也即席选出当时槟城区
的资料,年马六甲已经有九间私塾,其中八代表,钟灵中学校长陈充恩为第一任教总主席。教
间专供福建子弟升学,另一间专供广东学童就总奋斗的三大目标为:改进华校教育,发扬华校教
读。育及共谋教师福利。教总的成立标志着华教工作者
无论如何,年创立于槟岛的五福书院普的大团结,是大马华教史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遍仍被公认为马来亚/马来西亚大马的第一问年的《华校薪金建议书》掀起另一场风
华校。换句话说,华文教育在大马已扎根逾波。此建议书规定华校聘请教师,选用课程纲要和
年。有幸多位学者已对大马的华文教育发展作了相教科书等事项须取得教育局的批准。这促成了全马
当广泛的研究,并著书撰文加以论述记载,为华文各州纷纷成立华校董事会联合会以捍卫华校董事部
教育贡献良多。办校以来的权益。各州华校董事联合会于年
收稿目期——
作者简介黄雪玲一,女,马来亚人华裔,马来亚大学高级讲师,主要研究
2012 大马华文小学教育发展史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