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8).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8)华章重器——林散之草书精品《王昌龄送辛渐》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赏析提要:这幅作品是林散之先生专门为学生尉天池创作的。淋漓挥洒,起伏连绵;流中能留,留中有涩;极似物象,姿态万千;盛年珍品,两次着录。“草圣”林散之书法作品《王昌龄送辛渐》,立轴,尺寸为98×37㎝,约3平方尺。上款是天池,下款是散耳。名章是“林散之印”(白文),引首章为“大年”(朱文)。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品。正文内容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是唐朝诗人,与李白、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往甚密。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送辛渐》这首诗是王昌龄的代表作,2011年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辛渐即将离开南京,取道镇江,经扬州,北上洛阳。在南京任职的王昌龄亲自连夜送行,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从南京送到镇江时已是第二天的清晨,在芙蓉楼为辛渐饯行,当友人登船远去之后,王昌龄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但诗的重点却在后面两句。诗人深深地思念洛阳的亲人和朋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地想念着自己。王昌龄临别嘱托辛渐,当洛阳亲友们问到我时,就说我的内心依然和过去一样纯洁无瑕,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这首诗的高超之处在于,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诗中用了一个巧妙的互为映衬的比喻,冰和玉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诗人王昌龄极高的语言技巧,不愧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林散之先生很喜欢这首诗,经常以此为题材创作草书,赠送给亲朋好友。这个内容的作品在已出版的林散之草书专集中有8件,相比之下,这是最好的一幅,堪称极精之作。流中能留。作品的线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直处在流动之中。无论是几个字,还是一个字,甚至是一个笔画都在流动,牵丝引带,笔画相连,十分流畅,极其自然。如“寒雨连江”、“送客楚”、“孤洛阳”和“如相问”,字字相连,一气呵成。最长的“一片冰心在玉壶”7个字一笔写成,这在林散之草书作品中并不多见。更重要的是线条流中能留,留中有涩,涩而不滑,笔笔到位。作品中的“寒”、“入”、“吴”、“如”、“问”正是如此,还有“相问”、“玉”、“壶”等,线条中融入了汉隶的元素、魏碑的笔意,点画浑厚峻健,疾涩而行,遒劲豪放,确有力透纸背的效果。2001年,南京有关部门组织拍摄林散之电视专题片,尉天池特地拿出这幅作品挂在墙上说:“你看,林散之的草书,不管轻重缓急,没有一处是滑的。流动中能留,流动中能节制住。”极似物象。晚唐诗人韩偓在《草书屏风》一诗中,对怀素的草书作了极为生动的比喻:“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林散之这幅草书比韩偓的比喻更为生动,更为逼真。作品中第一个字的“寒”,除了宝盖头,宛若刚苏醒的春蛇,时而停顿张望,时而快速爬行。“寒雨连”好像猴子戏绳。“寒”的最后一画很长,和“雨”、“连”相连的一画,形成一条绳索。“雨”像猴子,正在绳子上开心地玩耍。第二行“楚”字中的“林”,呈现出来的墨像犹如春蚕食桑叶一般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dwd123321123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9-07-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