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李清照的一生.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词苑奇葩 李清照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李清照生平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李清照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名门闺秀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曾做过山东郓周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后来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所以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也是当时能诗能文的才女,王氏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人生如梦梦如戏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令人惊奇的是,作为女人,她没有循规蹈矩而是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幸福,在赏花醉酒之余,也对自己即将逝去的年华感到惋惜,字里行间中也间接反映出她那种及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如梦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和张文潜浯溪中兴颂二首】(节选)门当户对的婚姻生活“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琅嬛记》赵明诚,字德甫(或德父),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第三子。一生致力于金石之学,可谓幼而好之,终生不渝。他曾自谓:"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金石录》序)。与李清照结婚后,赵明诚对金石学志趣更是有增无减,日趋痴迷,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赵挺之,山东人,跟李清照还有他的父亲李格非是同乡。当朝吏部侍郎,从三品,变法派,苏轼苏东坡就非常反感这个赵挺之,他给赵挺之有一个评语,说他“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苏轼对于李格非的才华是很欣赏的,而李格非跟苏门的其他的弟子之间关系也非常密切。

李清照的一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437 KB
  • 时间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