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针刀治疗
肥胖病概况
据统计,>30%,约10亿人超重; 中国目前20岁以上肥胖病人达2000万人,,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肥胖的发病率更高,如北京体重超重者约总人口的32%,哈尔滨等北方大城市体重超重者达40%以上,肥胖已成为全球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是由特定的生化因子引起的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而导致的疾病,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基因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已知肥胖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某些肿瘤以及睡眠—呼吸紊乱等疾病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可见,肥胖不仅仅是影响个体形象的问题,而是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
肥胖的定义
由于人体脂质代谢紊乱,或进食营养物质超过消耗量,使机体脂质储存增多,体重超过正常值20%以上,也就是营养过剩、机体内的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成为肥胖病。体脂(身体脂肪)过量、病理的损害、与脂肪的分布比例直接相关。影响到病理的主要是腹部、胸部的肥胖,因此腹部肥胖是减肥的主要目标。
肥胖的原因
肥胖的成因与遗传、行为因素—运动不足、生活方式、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有一定关系。
肥胖时的代谢与内分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代谢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同龄女性低于男性,传统的研究者认为肥胖者基础代谢率低,实际上大多数肥胖者基础代谢率不变,少数可略偏低,但无甲减征象,这些人无论是坐、立或步行时消耗能量较少,因此所需热量也较少,进食也较少,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肥胖者运动时生长激素增加量比瘦者少,因此运用脂肪较少。
能量消耗的正常范围:成年人每天约6270—25080KJ。30岁以后的中年人每年平均降低基础代谢率1—2%,如原来基础代谢率(BMI)为2800单位的男性到35岁时减少到约140—280单位,以此推算,假使他维持相同的活动量,每天大约要少吃半碗饭才能维持体重,否则体重就会增加。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1、WHO的诊断标准(1997年WHO发布了对成年人的BMI分级标准)
分级
运用于西方国家
运用于亚太地区
伴发病的危险性
(1997年)
(1999年)
正常范围
—
—
平均水平
超重
—
—
上升
I度肥胖
—
—
中等
II度肥胖
—
>
严重
III度肥胖
8
>
极严重
2、人的BMI以24kg/㎡和28kg/㎡分别作为中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轻肥(I级) BMI=28—29 .9中肥(II级) BMI=30—重肥(III级) BMI≥35
如中国肥胖工作组症诊断的建议:
分类
体重说明(kg/㎡)
共患病危险度
正常范围
—
平均水平
超重
—
增高
肥胖
严重增高
3、肥胖的测算方法
(1)身高折算法
(体重)
身高(cm)—105=--------- kg>20%肥胖
(标准体重)
(2)胸腰指数法
胸围(乳头上2cm圆周)
腰围(肚脐圆周)
胸围—腰围=胸围指数
胸围指数≥5cm 重度肥胖
胸围指数≤10cm 中等肥胖
胸围指数≤15cm 轻度肥胖
(3)体质指数(BMI)法(最常用) 我国BMI>24 超重 BMI>28 肥胖 男性腰围≤85cm(两尺六) 女性腰围≤80cm(两尺四)
(4)仪器分析法
a、人体脂肪分析仪:通过该仪器(按生物电阻抗法原理制备而成)测试人体体脂的重量及体脂与人体成分的比例来诊断肥胖。 b、 B超测脂肪厚度 c、皮肤褶厚度法 d、显微镜直接观察记录脂肪细胞的大小
(5)腰臀比值法 腰/臀≥ 男性≥ 女性≥ 肥胖
五、临床表现
肥胖:面、腹、大腿等胖,单纯性肥胖无伴随症状,虚症肥胖:多伴畏热多汗,易疲劳,不能承受体力劳动,头痛头晕,心慌气短,腹胀,下肢浮肿等。
针灸针刀减肥要诀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