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时尚读物|时间:2011-04-1717:26|发布人:亲亲兔牙|来源: 【你知道吗,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腰腿痛)都属于"姿势性腰痛"。病因和治疗康复的原则也是相同的--矫正姿势】腰痛是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除了脏器性疾病(如肾炎)和骨病之外(如骨肿瘤、骨结核),绝大多数都是长期的不良姿势,患处长期受力过大而受损导致的,合理的受力是在合理的位置分散、均衡受力,而不合理的姿势,会使力量集中在一起,施于某个局部,压强成倍增大,超出该部位的耐受能力,就形成了具有破坏性的伤害性力量,医学界也称之为"伤力"。也就是说,此类腰痛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姿势,医学上称为"姿势性腰痛"。治疗和康复的原则自然也是相同的--矫正姿势,患者通过调整姿势,让腰椎挺拔一些,分散伤力,就可以缓解症状,但如何长期保持合理的腰部姿势,进而巩固养成正确的姿势习惯,又是医学界公认的难题。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姿势性腰痛很难根治,如果不加以注意,会经常性的反复发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重。姿势性腰痛,矫正姿势是根本。【什么样的姿势为有害,为什么要矫正腰椎前凸曲度过大的姿势,而不是其他姿势】既然姿势有合理不合理之分,那么对于腰椎什么才是合理的姿势呢?脊椎是由一节节的椎骨活动连接而成,人体的重力也是通过一节节的椎骨来传导的。但同一节椎骨,不同部位的承重能力是不同的。看一下腰椎结构示意图,它可以简单地区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是圆柱状的椎体,后侧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突关节。显然,前柱的柱状椎体更适合承重,而且柱状上下椎体间是强韧的椎间软骨盘,软骨也适合力的传导。人体的重力的正常传导方式,就是通过骨与关节软骨;而后侧突关节的不规则形状,不利于力的传导,而且上下突关节之间是肌肉、韧带和筋膜等软组织,其功能是控制脊柱运动的,承重能力差。静态时椎间软骨盘和软组织要承上下椎体的挤压力,运动时还要承受剪切力(左右旋转的碾压力),容易造成中间软组织的损伤。从姿势的角度说,直立挺拔的腰部姿势是最合理的,椎骨关节面平行,重力和剪切力被均匀地分散在关节面上,主要通过前柱椎体和椎间软骨顺畅传导。但一般人很难长期保持腰椎的直立挺拔姿势,多出现屈、伸状,腰部呈弯曲的姿势,那么上下椎骨面就会形成一个夹角,夹角部位尤其是夹角顶端的受力会成倍增加,剪切力的增加更大,长期如此就容易造成慢性损伤。腰部向前屈曲(弯腰)时,腰椎前侧的受力增加,增加部位最大的是椎骨前侧边缘软骨位置,久之容易损伤椎间软骨,和该部位软骨纤维环的老化破裂,导致该部位的骨质增生,椎间盘向前突出,但由于该部位没有神经根分布,所以,即便出现了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也不会有何症状,对生活和工作没什么影响,没有治疗的必要,所以脊柱前柱的慢性损伤,后果不严重。反之,如果腰部的姿势是向前凸出(简称腰椎前凸,即腰部向前挺,向前伸,向前拱起挺肚子的姿势,医学上叫做"过伸位"),维持腰椎前凸的姿势,需要腰背部肌肉长期保持收缩状态,容易过劳受损;而且,腰椎前凸的状态,椎间受力就集中在突关节的椎间软组织上,软组织耐受能力差,上下突关节的长期挤压,也容易形成慢性损伤。这些慢性损伤积累的结果,就是腰肌劳损,腰部扭伤等急性损伤恢复不好也是一个因素。上下突关节间的互相挤压,还容易出现突关节的慢性损伤,表现骨赘形成、增生肥大、关节间隙变窄,背部出现两侧小
舞蹈腰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