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研究大学生现实及虚拟社会人际关系探究.docx基于社会网络研究大学生现实及虚拟社会人际关系探究【摘要】文章以某研究生班级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强情感支持和弱情感支持两个方面对学生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虚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延伸:同时,强情感关系与弱情感关系之间亦具有显著相关性。【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分析;现实与虚拟社会【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2-0091-05一、引言随着博客、微博、即时通讯工具、,网络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和社会问题。作为国家未来建设栋梁之才的大学生是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网络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虚拟人际关系是否呈现一些新的特征,其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都是本文要探究的问题。为了具体探讨大学生现实与虚拟人际关系的不同特征,本文把大学生人际关系划分为强情感关系和弱情感关系,详细探究了现实与虚拟社会中这两个人际关系维度的不同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利用了社会网络分析的整体网络分析法,从整体网络分析视角在关系层面上分析了班级的整体人际关系结构特征,并对现实与虚拟的多个维度的人际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在虚拟情感关系的测度中,本文还创新性地利用了网络虚拟社区中的链接关系数据,探讨了其用于虚拟人际关系测度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使高校管理者、学生辅导员等对大学生的管理与培养更具针对性,促进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更合理地使用各种网络工具,促进其学业以及现实人际交往。二、相关研究近年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新的方法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社会网络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逐渐增多。早在2001年,罗家德等就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虚拟人际关系是否独立于现实人际关系的问题。此后,相关学者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郑思明等在《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看青少年人际关系》一文中介绍了目前的青少年社会网络研究概况,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初步探索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整体面貌。叶新东等通过调查获得大学生班级的社会网络概况,并重点关注大学生由于学习交流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同时对它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两者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的结论。冯锐等以大学某一班级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学生在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中的情感支持、学习互助两个方面进行了人际关系量化分析。研究表明,该班级学生在虚拟与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在情感支持与学习互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王炳成等以某大学物流管理专业44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该班级学生咨询、信任与友谊三个方面的关系数据,探讨了大学生友谊形成过程中咨询与信任的作用。6软件中的QAP方法进行了矩阵相关性检验,用阶层回归分析及MRQAP方法对关系数据进行了回归检验,得到三个结论:(1)大学生之间的咨询关系正向作用于友谊关系;(2)大学生之间的咨询关系正向作用于信任关系;(3)信任关系将在大学生的咨询关系对友谊关系的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现有的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探究其在新的网络环境下的不同特征。,并从强情感支持和弱情感支持两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在虚拟人际关系的测度中,本文还考察了网络虚拟社区中成员之间交互形成的链接关系这一客观指标,探讨其作为量化虚拟人际关系数据的可行性。三、研究设计1、 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者魁克哈特将组织社会网络分为三种:一种是友谊网络,一种是情报网络,一种是咨询网络。而美国学者莫雷诺创立的社会测量法则把社会网络的维度划分成:沟通网络、知晓网络、知识网络、咨询网络。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人际网络维度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情感支持。我们将现实与虚拟社会中的人际情感支持划分为强情感支持和弱情感支持。强情感支持包括了一些较亲密的情感行动和情感支持话语,如'‘倒苦水”、“借钱”、“聊八卦”等。弱情感支持则指一般的人际交往活动,如“一起活动”、“吃饭”、“讨论课业”等。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某班级学生现实与虚拟社会中强情感支持网络与弱情感支持网络构成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情况;(2)现实与虚拟人际关系的相关性探究;(3)强情感支持与弱情感支持之间的关系。2、 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选择了我校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研究大学生现实及虚拟社会人际关系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