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令[2014])(2)《中华人民共和令[2014]第46号)(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国务院第393号令)(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0-2015);(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0)本工程项目有关的技术文件及资料如下:《104国道至瓯海大道连接线道路(新双南线)路堑工程设计图纸》;《104国道至瓯海大道连接线道路(新双南线)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按照《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中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制。(2)遵循工程文件设计规则,在工程文件设计文字中说明及图表中,执行国家规范和标准。(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原则,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确保深路堑开挖施工的安全。(4)坚持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在每道工序施工中,严格按技术设计要求施工,并确保安全措施到位。(5)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力求设计符合工程实践,成为指导工程施工的技术文件。(6)做到精心设计,合理组织,严格管理,科学施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任务。(1)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技术标准、安全操作技术规程。(2)有效指导本路堑开挖工程,控制路堑开挖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新双南线)路堑挖方及防护工程施工,具体段落如下:路线桩号K0+~K0+,共长151m,最大挖方边坡高度为21m。,路堑里程桩号K0+~K0+,场地属低丘陵区,果树密布,植被发育。本段拟以路堑开挖通过,最大挖方处在K0+316m左右,拟开挖边坡高度最大约21m左右,本工程属一级边坡工程。(一)场地地基工程地质条件根据《详勘报告》,场地地基土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细分为5个工程地质亚层,1个夹层。①0层:杂填土(meQ)杂色,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夹少量块石、碎石、砾石及砂,块石、碎石、角砾中等风化,次棱角状,,含量<5%,碎石粒径一般20~60mm,含量15~25%,角砾粒径5~20mm,含量5~10%,土质不均,均匀性差,为近期人工回填土。该层局部分布于场地表部,本次勘察仅在ZK1、ZK2孔揭示,。⑨层:粉质粘土(el-dlQ)灰黄色,灰黄色,可塑,厚层状,含铁锰质氧化斑点,局部含少量砾石,中等风化,次棱角状,砾石粒径5~20mm,含量5~10%,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等压缩性,力学性质较好。该层ZK1~ZK2、ZK4~ZK5孔缺失,~。⑩1层:全风化闪长岩(δμ)灰黄色,岩石剧烈风化呈粉质粘土、砂土状,原岩结构尚可辨认,手掰易碎,遇水易崩解。该层仅ZK1孔缺失,~。⑩2层:强风化闪长岩(δμ)灰黄色,岩石风化强烈,裂隙发育,裂隙面覆盖铁锰质渲染,岩芯呈碎块状,块径一般2~8cm,锤击易碎。该层仅ZK1孔缺失,~。⑩3层:中等风化闪长岩(δμ)灰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节理较发育,节理面覆盖铁锰质氧化膜,锤击不易碎,岩石属坚硬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岩石一般上部风化程度较强,往下逐渐减弱,岩芯呈碎块-短柱状,柱长一般5~35cm,RQD=30~50%。该层各孔均有揭示,。本次钻探揭示未发现基底岩石分布洞穴、临空面或软弱夹层。根据《详勘报告》中边坡参数表,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见表3-1。表2-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一览表编号土名重度r(kN/m)快剪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rbk(k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φ(度)⑨(50)⑩(50)⑩2强风化石英斑岩()()()4500⑩3中等风化石英斑岩()1800注:表中()内参数为经
路堑边坡施工技术方案修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