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建筑:是建筑物和构造物的总称。P1建筑物:是指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P1构造物:是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建筑。P1建筑物的分类方式:1、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园林建筑);2、按主要承重结构所用材料分类(木结构建筑、混合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其他类型建筑);3、按建筑物层数或总高度分类;4、按施工方法分类(全装配式建筑、全现浇式建筑、部分现浇部分装配式建筑);5、按建筑物的规模和数量分类(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P1~P2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空间、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等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和增值单位。P5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P5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如3M、6M......);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倍(如1/2M、1/5M、1/10M......)。P5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P7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的设计尺寸。构造尺寸加上缝隙尺寸等于标志尺寸。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生产制作后的实际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之间的差数应符合允许的误差数值)。常用专业名词:P91、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2、横向轴线--平行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纵向轴线--平行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3、开间--两条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两条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4、层高--指层间的高度,即地面至楼面或楼面至楼面的高度(顶层为顶层楼面到屋顶板上皮的高度);净高--楼面或地面与上部楼板底面成吊底底面之间的距离(其中那段空间也称为净空);建筑总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度。5、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结构面积--指墙体、柱子等所占的面积;交通面积--指走廊、门厅、过厅、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所占的净面积;使用面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第二章地基与基础地基:是基础下面承受其传来全部荷载的土层。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达到一定深度以后就可以忽略不计。P10基础:是指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上部建筑传递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下面的土层。P10地基常见的三种加固方式:P111、换土法:当地基土为淤泥、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时,应采用换土法。2、压实法:对于有一定含水量的地基土可以通过夯实、碾压和振动法将土层压实,提高其强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3、挤密法:以振动或冲击的方法成孔,然后在孔中填入砂、石、土、灰土或其他材料并加以捣实,成为柱体。基础按构造形式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P14第三章墙体墙体的作用:1、围护作用(抵御自然现象,起保温、隔热、隔声作用);2、承重作用;3、分隔作用(将建筑物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分隔开来)。P27墙体的设计要求:1、墙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2、墙体应具有保温隔热的性能;3、墙体隔声;4、其
建筑设计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