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 咕咚》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麦巧敏2017年5月18日【教材分析】《咕咚》是部编本的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第二课。本文是一个民间故事,讲述小动物们被一个“咕咚”的东西吓得到处跑,最终发现“咕咚”原来是成熟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旨在告诉小朋友们: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思考,不要盲目跟从。课文融生活道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本文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读的字注了音,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并在一上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形声字特点来猜字、认字。【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本班学生的识字量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本文的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同时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能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但是本文与之前学习的课文有所不同,只有少数生字注有拼音,考验了学生的识字水平。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形声字特点来猜字、认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遇事分析思考进行独立判断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朗读,在读中对比和思考,让学生意识到:遇到事情要开动脑筋思考,不要盲目跟从。【设计理念】本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在编写时,除了生字注有拼音,其他汉字都没有注音,因此本课识字教学继续巩固看图猜读这一识字方法,根据本课的生字特点,还要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特点猜读生字。懂得故事表达的道理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指导朗读中继续训练学生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这项阅读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动物们和野牛的不同表现来帮助学生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学目标】“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读懂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不盲目跟从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图画或借助形声字特点猜字、认字;,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教学难点】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咕、咚”等12生字;会写“家、象”2个生字。、认字,积累“一边……一边……”的句式并练习造句。、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图片读懂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认读“咕咚”。:“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和设置悬念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二、初读故事,,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读字音。,生听准字音,思考: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结合插图内容轮流读课文。,开火车认读,相机引导学生扩词。,运用多种方法识字。(1)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记形、猜义。如“咕”、“咚”、“吓”、“拦”、

《20 咕咚》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14y88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8-02